记者 李娟 崔松云
本报讯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智能听诊器项目负责人蔡盛盛近日通过电话向湖州市卫健委了解了医疗器械的捐赠程序。“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国家卫健委向吉林省捐赠了50套智能听诊器,下一步计划向湖州当地医院也送上我们的智能产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加强院感防控、保障诊疗安全,为坚守战“疫”最前线的医疗工作者筑牢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为之努力的一大课题。
去年,来自浙江大学的王智、蔡盛盛团队依托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成立了“智能声学与心肺音处理”研究中心,带领科研团队共同推进智能电子听诊器技术与产品研发,打造了智能听诊器和心肺音数据库,用“黑科技”助力抗疫。
“医生在对新冠患者听诊检查肺部感染情况时,穿戴防护服后常规听诊方式就不再适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研发了‘电子听诊器+蓝牙耳机’技术,成功实现远程无线听诊。”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项目带头人王智介绍说,该设备还能收集和保存新冠肺炎肺音信号,用于新冠肺炎病理临床研究,解决了传统听诊历史数据不可追溯的问题。
据悉,该智能听诊器拥有自主研发的心肺音传感器、独创声阵列降噪、基于临床样本的AI辅助诊断三大核心技术,获得近30项国内外专利、两个同类产品国内第一的医疗认证。
目前,该智能听诊器已在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在武汉、南京等地的抗疫一线临床听诊上也发挥了作用。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去年8月首次采用了智能听诊器,“在听诊时使用智能听诊器,避免了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接触,有效降低了感染风险。”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勇说。
“智能听诊器还可以实现小儿肺炎的临床辅助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互联网远程实时听诊等诸多功能。”蔡盛盛说,互联网医疗是未来新医疗体系必不可少的模式。接下来,该团队将进一步扎根湖州,依托浙大湖州研究院开发出更多的智能医疗产品,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基层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