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州市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省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倡导创新文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知识产权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首次将《湖州市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列入重点专项规划并发布,聚力打造保护最严、创造最活、生态最优的知识产权发展高地;印发《湖州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作;出台《湖州市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微企业。
高位部署推进。召开知识产权专题会议,市委主要领导部署推动,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数字撬动、质效提升、法治护航、责任落实,着力加强顶层设计,迭代推进应用升级,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切实汇聚整体合力。
强化多元治理。与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湖州师院签订“湖州市知识产权研究院”组建协议,就知识产权工作三方会商、共同推进。与杭州市中级法院签订专利权保护行政司法对接机制框架协议;与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安徽芜湖等九城市签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合作协议,进一步满足市场主体多元维权需求,形成知识产权跨部门跨区域保护合力。成立安吉知识产权检察官工作室。建立“三级联动、三审合一、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模式,形成“大知产”审判格局。充分发挥“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平台作用,实现纠纷调解、行政裁决、维权援助线上服务,共处理29件。
知识产权保护示范试点有突破。安吉县成为浙江省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试点县,聚焦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属地责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快速推进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设。获批建设全市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国安吉(绿色家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完成快维中心硬件建设、人员招聘、培训等,顺利通过省局预验收。形成知识产权快速授权、确权、维权一站式纠纷通道,助力本地区绿色家居产业创新发展。
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激发
专利质量大幅提升。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20213件,同比增长14.1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36件,同比增长50.59%。全年PCT专利申请225件,同比增长12.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576件,同比增长17.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3.3件,再次跃居全省第二;高价值发明专利4282件,同比增长39.16%,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7件,位居全省第二。
创新主体更加显现。全市企业专利授权量17757件,同比增长20.64%,占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的87.85%,位列全省第二位,其中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1840件,占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90.37%,同比增长2.87%,企业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中山化工等4家企业的4项专利获得第22届中国专利奖,累计已获得中国专利奖40项,获奖数位居全省前列,获奖的专利涉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有12项专利推荐参评第23届中国专利奖。
商标注册快速增长。湖州商标受理窗口满足申请人多样化需求,积极助力企业开展商标注册服务,全年接受商标咨询包括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2257人次,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534件次,其中受理新申请商标注册819件次。2021年全市商标新申请2.1万件,其中服务类6585件,农产品类2685件;全年新增商标注册量1.9万件,同比增长28%。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数累计达到9.96万件,每万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为0.72件。全年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注册申请147件。
品牌和地理标志有新成果。“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及子品牌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全覆盖,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品牌运营管理和地理标志促进运用工程,全力构筑城市品牌矩阵。新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农产品区域品牌7件、制造业集体商标5件、美丽乡村品牌38件。全市累计拥有地理标志商标(产品)24件。“安吉白茶”“湖州湖羊”等公用品牌影响显著。“水晶晶南浔”“孟郊故里”等形象不断升华,持续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赋能。“安吉白茶”列入全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版权登记稳步推进。著作权作品自愿登记工作稳步推进。成功举办第九届浙江省知识产权杯创意设计大赛,扩大版权保护社会宣传力度。设立吴兴区版权服务工作站,加大本地区版权服务能力建设,年新增著作权自愿登记作品256件。
三、知识产权运用转化进一步拓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驶入快车道。全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助力银企精准对接,全年新增知识产权质押总额92.76亿元,其中专利权质押额84.23亿元,融资额20.81亿元,质押专利2007件(发明专利1764件),惠及企业334家;商标质押8.53亿元。
知识产权促进运用成效显著。开展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预警分析,入选浙江省专利导航项目3个、省专利转化重点项目1个;南浔区获批浙江省首个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全省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南浔经验”;超威电源等5家企业入围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专利许可(转让)313件,许可(转让)金额2377.7万元。
举办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举办2021首届泛长三角暨浙江省第四届知识产权(电梯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发布全省首个《浙江智能电梯产业专利导航报告》和专利导航专题数据库,为电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先行先试,为智能电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浙江方案”。
夯实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助力中小企业实现共同富裕。在已有南浔电梯、安吉竹纤维国家备案的知识产权联盟基础上,长兴新能源知识产权产业联盟获省级备案,新申报吴兴智能装备和德清绿色建材知识产权联盟省级备案2家。
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
严格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铁拳”“双打”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年共处理电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208件,专利行政裁决4件,专利行政调解4件;办理知识产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案件179件,罚没款280.8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25件;“牛栏山”和“永艺”注册商标侵权案分别入选2020年浙江省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十大案例,“罗莱家纺”案例入选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开展“蓝天”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恶意注册、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率98.9%,摸排上报商标恶意抢注和涉嫌从事恶意抢注行为案件线索20起。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专项行动的形式,打击出版物、影视、音乐等作品的侵权盗版活动,艺术培训机构非法出版、盗版教材教辅行为,歌舞娱乐场所曲目库侵权盗版行为,加强与公安、版权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执法资源,提高办案水平。2021年,全市各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共办理新闻出版、电影类行政处罚案件63件,罚款194620元,没收违法所得38797.8元,没收各类侵权复制品9981件。南浔区成功办理1起著作权侵权案件,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成功调解音集协与歌舞娱乐场所版权纠纷11起,达到了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双赢的目的。
——湖州海关以强化口岸监管为抓手,通过报关单风险研判、集装箱查验验证等手段开展进出口商品知识产权保护。2021年,查发侵权案件2起,涉及迪士尼图形和阿迪达斯、耐克商标知识产权,累计3196件侵权货物。
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市公安局开展知识产权“剑锋3号”“剑锋6号”专项行动,召开市级新闻发布会,公布安吉白茶、珀莱雅等商标侵权典型案例,加大对本地老字号品牌、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等领域保护力度,破获知识产权类刑案50起,抓获199人,建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保护“潘警官”工作室,发动232名项目警长,对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落实“一企一警”服务保障举措,为“湖企”“湖商”构建优良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市中级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7件,审结532件。其中,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506件和512件,民事二审案件18件和19件。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21件和20件。在审结的20件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中,生效被告人50人,单位1个,同比上升85.2%。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惩处力度不断加强。积极打造具有湖州辨识度的“绿色知产”司法保护体系,构建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体系,加强地理信息、新能源、地理标志等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优化管辖布局,长兴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指定授权获得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
——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3件22人,批准逮捕6件7人。共受理审查起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8件127人,其中提起公诉19件55人。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工作规则》。通过四大检察职能融合,构建融合式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模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套餐式”司法保护,实现知识产权风险的“全流程”防控,不断提升监督履职能力和水平。
——市贸促会特聘律师为星光农机提供专业服务,使抢注人在伊朗注册的星光农机图形商标归于无效,同时星光农机图形商标在伊朗注册成功。
五、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进一步优化
聚焦知识产权数字化建设。获批以市区两级共同建设湖州市知识产权数字化产业园,加快布局“一平台、四中心、全链条”服务载体,整合“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贯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建设知识产权专家库。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库,遴选80位知识产权专家为全市提供知识产权咨询、维权、裁决等服务。8位专家成为浙江省首批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技术调查官。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引导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市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5家,累计达到363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83家。筑牢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础,对2020年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的85家企业进行绩效评价,12家企业获得绩效评价优秀。
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以商标品牌指导服务站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延伸知识产权公众服务链条,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和运用效应,积极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新建品牌指导服务站11家,累计25家,有13家被省市场监管局认定为省级品牌指导服务站。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辅导,开展线上线下讲座累计20场次,进行现场指导23场次,指导企业156家。
商业秘密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企业、问题、专家”三张清单,落实专人指导,完善“一企一策”,提出以行业特色促进产业整体发展的商业秘密保护模式,形成了商业秘密保护的“湖州特色”。累计建成省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23个,市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110个。
推进老字号创新发展。保护“老字号”金字招牌,持续走访挖掘老字号资源、推动老字号入街区进展会,鼓励和支持企业梳理讲述老字号品牌故事。加大对老字号品牌的政策支持和政策激励;积极促进打造特色名片,持续开展“老字号新国货新国潮”主题系列直播,突出打造“湖州细点”“百鱼宴”等特色品牌名片;推动品牌集聚发展,谋划打造特色产业生产基地。推进道场乡老字号产业园项目,积极引进万隆、景阳观、乌程酒、诸老大、丁莲芳、周生记等老字号项目。
六、知识产权宣传培训进一步深入
知识产权宣传立体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社会文化氛围培育,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举办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发布2020湖州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表彰先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点对点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指导企业规避侵权风险及商标专利海外注册,咨询受理达13场次;利用新媒体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知识产权政策解读等,通过公众号发布包括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五个RCEP成员国商标注册申请概览5期。组织我市童装行业参展第八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版博会),进一步展示本地版权保护服务工作。以知识产权进企业、知识产权进校园等活动,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知识产权政策等。
知识产权培训实用化。邀请知识产权专家作“知识产权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举办知识产权贯标内审员培训,154人通过考试,累计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内审员近千名;对省级以上规范化市场、专业市场举办者、商户、电商平台举办者等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增强了市场举办者和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自律管理水平,为全市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提供推动力。
湖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