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思思 通讯员 费莉君
本报讯 “亲父子没有隔夜仇,父亲要体谅儿子的难处,儿子也要尽到养老的义务。”近日,在德清县莫干山镇大瑶村,“包娘舅”包镜水成功化解了一桩父子之间的纠纷。
包镜水是“包娘舅”调解室中一名普通的调解员。近年来,莫干山镇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增加了社会治理复杂性和公共服务压力。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莫干山镇积极探索新方法,延伸社会治理,推出了“包娘舅”调解品牌。
“‘包娘舅’是指包协调、包调解、包满意的‘三包’服务,建立的初衷就是让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莫干山镇社会治理办主任姜海红介绍,自2020年成立至今,“包娘舅”调解室已覆盖该镇19个村(社),化解纠纷200余起。
如今,调解室队伍内包含“德清嫂”志愿者、律师、教师、退休干部等各行各业精英人士,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三包”服务遍布莫干山镇各个角落。
“‘包娘舅’调解室可以在田间地头,也可以在老百姓家中,哪里有纠纷矛盾,哪里就有‘包娘舅’的身影。”姜海红介绍,“包娘舅”们不拘泥于死板的“坐班”方式,而是公布私人电话号码,24小时不关机。
“有些纠纷发生在半夜,不管几点,我们接到电话就会赶过去。”包镜水表示,除了听当事双方的想法,调解员们会找村里人打听情况,这时“包娘舅”队伍中的妇女同志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里短一问便知。遇到专业的法律知识,就呼叫律师“包娘舅”……
眼下,“包娘舅”调解室不仅是服务群众、化解纠纷的地方,更是“三包”服务的传承点,传帮带了更多年轻“包娘舅”。
莫干山镇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包娘舅’队伍越来越大,我们推出了‘星级包娘舅调解员’评比机制,确保调解质量不受影响。”该镇将考核指挥棒交到老百姓手中,每个调解案子归档后,当事人双方都会收到打分短信,打分结果直接反馈至莫干山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由专人进行统计计分,年底评出群众最喜爱的十佳“包娘舅”。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提升“包娘舅”队伍,探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形成“和谐、和睦、和美”的氛围,走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