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丹红
体验时间:2022年5月13日上午
体验地点:吴兴区东林镇保卫村
早上9时许,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汪惠萍撑着伞,踩着泥泞的乡村小路,前往村民丁敏家中。
她边走边告诉我,自己是东林镇民政社会救助的一名专管员,从事民政救助工作已有4个多年头。目前全镇共有困难群众低保户309户,低保边缘户101户,在民政部门帮助下,这些困难群众都得到了救助,而丁敏家正是其中的一户。
当被问及丁敏家的相关情况时,她向我介绍了起来:“丁敏今年35岁,父亲去世后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之前在一家汽车修理行打工,母亲靠打零工赚钱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一家人措手不及。汪惠萍叹了口气,接着说:“今年1月,丁敏突发重病,被家人送去上海就医,一下子花去大笔医药费。这让他们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谈话间,我们来到了丁敏家门口。丁敏的妈妈莘美新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屋。
“阿姨,丁敏最近身体怎么样?”“好多了,已经在慢慢恢复了。”我正感慨两人话语间的熟稔,莘美新马上接过话茬:“多亏了小汪,在得知我们一家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帮我儿子办理了低保,还接续了医保,现在我们每月就有低保收入1834元。除此之外,本来看病要花去医药费4万多元,最后我们也只花了8000多元。”
此外,村里从村帮扶基金拿出8000元救助他们,爱心人士也向他们捐款了6.5万余元,莘美新直言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丁敏一家得到社会救助,仅仅是我市在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吴兴区民政局副局长沈宏斌介绍:“自一路相助班车开出后,我区优化主动发现机制,扩大救助帮扶范围,确保困难群众共富路上‘一户不落’‘一人不落’,目前累计帮助困难群众1.3万余人次,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1000余万元。”
记者手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采访中,我感受到了社会救助正温暖着广大困难群众的心。
采访时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莘美新每每提到自家得到社会救助时眼含泪水,嘴里一句又一句的感谢。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她享受到了社会救助带来的多项福利,看病时花的钱少了,家庭收入也增加了。
作为全市第三批“共富班车”之一的一路相助班车,自发车以来,我市突出重底层、兜底线、抬底板,不断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促进“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优化升级,通过主动上门服务,带去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救助举措,全面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