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梁 通讯员 周琳 张云斌
本报讯 省交通运输厅日前下达通知,确定长兴县为全省7个县(市、区)国道全寿命周期养护试点之一。
过去,一次道路大修不仅花费大,而且对百姓出行也会带来不便。全寿命周期养护通过道路“常养常新”,避免了道路小毛病拖成大麻烦,在节约资金、延长道路寿命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施工对出行的影响。
此次试点落地长兴,得益于近年来当地坚持打造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标准化新模式和数字公路建设先试先行,为实现全寿命周期养护提供的数据支撑。在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全省普通国省道公路路况检测结果中,当地普通国省道路面优良路率100%,路面病害修补率指数为92.82,均位列全省第一。
“好成绩背后,是我们公路人对公路养护标准化的追求。”长兴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干线公路养护科科长黄慧向记者举例,前不久,在长兴104国道城区过境段,路面维修班组对坑洞修补进行了封边处理,这一举措可防止雨水渗入,提升小修质量,这是他们实施标准管养后,根据日常养护管理标准化手册,需要严格执行的施工步骤之一。
从小修作业流程,到小修保养和资金使用计划……这份标准化手册详细阐述了单车道修补、无尘灌缝等10项标准化作业的规范,为路面病害第一时间高质量修复,提供了科学保障。
标准有了,如何公平、高效考核?长期以来,公路养护机械设备及人员繁多,管理和考核难度大,日常管理工作耗费公路管理部门大量精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长兴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搭乘数字化快车,加速了数字管养的步伐,建立省内首个公路日常养护“阳光考核”体系,将管辖范围8个保洁公司的43辆保洁车辆、187个保洁人员纳入考核。
同时,长兴还打造了涉及多部门的智慧养护小程序,实现事件上报、处理、派遣处置、核查全流程痕迹化管理,在线实时生成工程数量汇总表及决算单,流程从发现到处置平均节省2天时间。
长兴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介绍,接下来将依托全寿命周期养护试点建设,创新养护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全寿命养护管理体系和决策机制,提升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同时,进一步优化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体制,逐步提升公路管理统筹规划、行业治理能力,有效推进长兴公路养护行业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