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力量 逐梦而行——

湖州博物馆打造城市活力之源

苕上十二时辰——宋代湖式生活展今天开展。
2021年,我与母亲的故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特展开展。
南宋龙泉窑鱼耳炉。
2022年初,黄笃初百年影像作品捐赠仪式举行。
2020年,湖州之远——丝笔茶瓷文化特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
宋“皇宋州学宝尊”铭牺尊。

  ■文/周颖 

  今天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这是一个国际化阐释,作为江南的一座城市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对该主题的理解是:博物馆教会更多市民了解过去,并打开他们的思想去接受新的认知,这应该是基层博物馆让人们感受美好未来的能力。于是,湖州博物馆围绕主题并积极贯彻省委提出的“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有关意见,策划举办了“苕上十二时辰——宋代湖式生活”特展并于博物馆日当天开展。展览以宋朝的十二时辰为叙事主线,通过百余件宋代文物,还原宋人平凡的一天,再现古人的日常风貌及风俗习惯,探寻其中蕴含的湖州气息和味道。

  风起湖州、苕上宋韵。宋人的日常生活,风雅处处是寻常。不论是繁华的都城景象,还是士大夫的雅韵,抑或是市井的大众俗趣,无不映射出宋人的风韵流转,他们从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而湖州也在这数百年的时光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时光流淌千年,昔日盛情盛景俱往矣,宋韵之风却代代相传。千年之后的我们从时间的碎片中找寻蛛丝马迹,在日复一日看似普通却又无比生动的生活中,一窥宋韵之雅,体悟宋人闲适背后潜藏的风骨。开展当日,湖州博物馆以全景式交互体验的方式,复原宋代文体生活场景,通过宋人四雅及宋人竞技体验,再现宋代文人的风雅意趣,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

  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湖州博物馆近年来正在凝聚起社会教育、数字创新和交流引领等多维度的力量,逐梦而行,让博物馆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的方式融入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打造城市活力之源。

  壹  社会教育的力量: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博物馆通过特色展览和各类配套活动,为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公众教育体系,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平台。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州博物馆牵头,联动全市各家文博场馆,用红色文物讲述“我与母亲的故事”。这既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一份贺礼,又为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九位策展人各自带领一个团队,踏遍全市各个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拜访烈士的后代,精心挑选每一件文物,挖掘它们背后的人和事。举办展览的同时,湖州博物馆还进行了“百场微党课”宣讲活动,既是配合展览、献礼建党百年,也是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此外,作为展览的延伸,湖州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线了“革命文物中的党史学习”微党课,这一系列内容还登陆了学习强国和学习通平台,向更加广泛的公众传播湖州革命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实践被光明日报专题报道宣传。这次特展的策划和推广,由市级博物馆整合全市文博资源、联动全市文化单位,彰显湖州博物馆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贰  数字创新的力量:影像收藏将历史“可视化”

  博物馆发展至今,始终以持续创新作为核心理念之一。数字化创新让博物馆更容易接近和参与。视觉图像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知识生产方式和叙事方式的改变,也将触发系统结构性变革。湖州博物馆作为国内率先开启影像收藏的博物馆之一,对“博物馆影像收藏与展示”有着独到的认识和探索。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正逐渐“可视化”。湖州博物馆“江南往事——黄笃初百年影像1927-1938”展览所呈现的,正是这样一段难得一见的近代江南人文历史。1909年出生于湖州的黄笃初,在1927年至1938年间先后拍摄了近600幅照片,用相机记录了以湖州为主的环太湖流域多个城市及农村的风光和民俗。他的后代将这批585张照片及玻璃底片、胶卷以及存放底片的底片箱捐赠给湖州博物馆,这是湖州博物馆第一次成批量地对影像资料进行有计划的收藏与展示。这些影像资料真实地再现了环太湖地区当时的历史风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影像对于历史的确证性不容置疑,但影像也包容了主观性,它是真实反映创作者主观成分的客观表达,附着主观的情感色彩和个性化特征。博物馆对影像作品的收藏,除了对影像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的关注之外,更多的应该关注到影像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以及社会价值。湖州博物馆今后将对历史影像资料持续开展收藏与研究,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增加影像收藏的数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历史人文研究乃至创意衍生开发的素材,充分发挥影像藏品的社会价值,传递文化记忆。

  叁  交流引领的力量:助力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引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发展的持久性和共享性是博物馆实现其价值的关键。作为本地社区的关键行动者,博物馆应为强化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贡献。自2021年起,湖州市积极推进乡村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作为全国开展乡村博物馆建设的试点城市,湖州市通过深入探索实践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博物馆行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新举措,博物馆乡村阵地建设的新途径,建设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示范窗口,为全国乡村博物馆建设提供湖州样本、湖州方案。湖州博物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乡村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藏品借展、教育推广等方面开展帮扶指导,实现各级各类博物馆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除了市域范围内的引领与交流,湖州博物馆还积极“走出去”,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浙沪文旅深度融合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上海遇见美丽湖州。作为浙沪两地文化交流活动的主打项目,“湖州之远——丝笔茶瓷文化特展”紧密围绕“以湖州为核心,以上海为平台,以世界为舞台”这一核心宗旨,以湖州故事、湖博藏品为核心,围绕“湖州-江南-海派-世界”层级精心策划,精选近百件展品,呈现湖州独有的中华文明物语,展示“丝、笔、茶、瓷”文化经典的生活之美,揭示物语背后所承载的湖州人文底蕴和匠心精神。

  博物馆的力量在持续增加,文化赋能也正在激励着所在城市、区域迸发出巨大的潜力和强大的能力,进而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浙江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州市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为湖州博物馆下一阶段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策略和路径。为了更好地传承湖州历史文脉,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湖州市正在积极推进博物馆新馆的筹备建设工作。博物馆新馆选址南太湖弁山云起谷长田漾区域,作为“湖州湿地文化广场”的重要核心部分,新馆建成后,将会有更充分、更适宜的室内外展示与活动空间,通过社会多元参与、馆际间合作等方式,来打造更丰富、更精彩的展览及配套文化产品,让观众在博物馆内有更大的获得感。此外,湖州博物馆新馆还将逐步发挥平台价值,超链接各类优质资源,推动以“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教育产业等方面的跨界融合,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湖州市的综合发展持续赋能。博物馆作为城市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品牌,通过用心经营,让市民、观众和游客认识和喜爱这个环境、这些空间,愿意参与到博物馆打造的各类项目中来,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用更优质的服务来维护好湖州博物馆的朋友圈,让博物馆新馆成为彰显湖州城市精神的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知来处,明去处。博物馆的力量:用过往照亮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凝聚力量 逐梦而行——~~~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民生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区县
   第08版:长三角
湖州博物馆打造城市活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