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的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并不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关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2020年9月,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聚焦的主题就是“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
那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点就是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此次集体学习,则聚焦“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历史脉络的追溯,不仅是重要的文化工程,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历经20年,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工程。据《人民日报》报道,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
探源中华文明,本质上是认识自己,认识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中华文明独立起源,意味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摸索走过的是一条独特的、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之路,世界上其他文明话语既不能解释,也解释不了。
作为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当代中国、当代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现在进行时”。当我们越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内在机制、演进路径、精神气质,就能越深入了解我们从哪儿来,越能主动把握我们将往哪儿去。
当今中国,走的是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述往事,知来者。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实践创新,我们要认识今天,行进在历史的正确方向,要在厚重而深刻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去把握。
(鲁珊,载《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