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乡道路上——

限速的电动自行车为何仍在“飞驰”

  记者  党勤 

  本报讯  时速不超过25公里、整车重量不超过55公斤、电池电压不超过48伏……这是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硬性指标,也是安全骑行的保障。连日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本应限速的电动自行车仍在路上超速飞奔(见图)。 

  在湖城龙王山路和高富路等路段,记者征得部分市民同意,对他们的车辆进行了骑行测试。现场发现,不少车辆的最高时速都超过了25公里,有些甚至能达到40公里以上。“今年3月买的车,平时能开40码左右。”一外卖骑手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南太湖新区的某品牌电动自行车专卖店。商家指着一辆刚上完牌照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说,车辆有限速设计,解除限速稍微有些复杂,但有调速“暗门”。而一些门店通过改装车辆,加大电池功率,达到提速目的。

  那留有调速“暗门”的电动自行车如何进入市场?能通过国家3C认证吗?长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表示,车辆的国家3C认证证书是执法人员必检项目之一,而销售商后期自行调速,难以全程监管。暗访中,南太湖新区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向记者坦言,近期市场监管部门检查比较频繁,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规改装的情况,将处罚5万元至20万元不等,但也有一些商家规避市场监管部门抽检,仍在偷偷销售调速的电动自行车。

  记者发现,在一些乡镇和农村地区,超标电动自行车上路仍较频繁。调查中,相关监管人员也表示实际工作中存在难度。长兴县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车驾管大队副大队长祁国锋直言监管的盲区:“车辆调速隐蔽,单靠路面查处难以发现,需鉴定以后才能确定是否改装。”市场监管部门一工作人员则表示,车辆检验过程中速度合规就算合格,后续调速难以真正落实监管,要杜绝此现象仍需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

  浙江特莱维狮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汉雄接受采访时说,新国标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交通安全,但另一方面也让消费者对速度、续航、动力的需求加剧,这也让改装有了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图解
这座“丰收富农驿站”有容乃大
“公安小脑”作用不小
今朝强演练 明日保平安
市外经贸法律服务月启动
太湖溇港小卫士大队成立
“南太湖”影像工作坊开班
爱“找茬”的热心肠
山川乡成立青年创富联盟
限速的电动自行车为何仍在“飞驰”
市城乡社区工作会议召开
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