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本报讯 吴兴区埭溪镇的浙江力聚热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向一项“卡脖子”技术下了战书,决定投资6.5亿元启动实施年产500套大功率超低氮燃气锅炉产业化项目。“该项目的生产模块及研发模块经多所高校的专家论证,先后入选了省重大产业项目和市实干争先‘奔跑者’项目名单,我们有信心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尽快推动项目投产,预计能实现年销售收入8.5亿元。”企业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关键技术攻坚,公司已成为锅炉研发及推广应用领域的佼佼者,产品质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吴兴制造型企业坚持科研创新、集中攻坚关键技术的一个缩影。“推动关键技术实现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和国内顶级科研高校院所携手合作,出台《科技创新十条意见》,对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今年安排科技专项经费较去年增长200%。”吴兴区科技局介绍。
靶向施策、厘清问题才能提高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效率。位于该区的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拥有14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是全市制造型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今年以来,园区结合“三聚三保三落实”助企纾困稳进提质攻坚行动,积极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需求调查,着手厘清“卡脖子卡在哪里、攻关目标是什么、省内优势单位和国际对标单位是谁、拿出什么标志性成果”等问题。“上半年,园区各企业的科研经费支出总计超过20亿元,我们还梳理出需要攻关的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园区负责人介绍。
助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落地的过程中,该区锚定打造全市首个“未来技术”转化导流区重点平台目标,创新推动开展“未来研究院”评定工作,联合市级部门共同筹建“绿色低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半年,该区累计实施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项目10项,实现技术交易总额达17.5亿元,金额居全市第一。
结合全市“@0572校企直通车”专项行动,吴兴还多举措帮助企业牵手“最强大脑”,推动浙江工业大学湖州数字经济技术研究院与振兴阿祥、大港印染等印染企业携手科研合作;中乌金属新材研究院与久立特材、金洲管道等材料制造企业开展课题合作等。
针对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过程中资金少等问题,该区专项安排相关经费,用真金白银提振企业专注科研创新的信心。近期,东林镇的一家小微企业准备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服务专员的协助下顺利获得专项激励。企业负责人俞高行表示,这项激励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