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炉火边成就“滋味”

  见习记者  姚玲利 

  昨天上午9时许,马路上已炙热无比。此时,吴兴区飞英街道余家漾小区的社区食堂后厨里,早已忙碌一片。

  47岁的戴方伟是这家社区食堂的厨师。早上7时30分他和同事开始准备午饭,洗菜、切菜、炒菜。厨房不大,约30平方米,没有空调,只有两把小型的落地扇吹着风,但工作人员走来走去,几乎不会停留在风扇前。

  站在灶台前,火苗向外蹿,鼓动的热风令记者条件反射般往后退,戴方伟却迅速端起大盆的冬瓜,倒入油锅,一手掌勺,一手颠着铁锅熟练翻动食材。

  “到了四五月,后厨里就热起来了。三个灶一开,厨房的温度差不多有四五十摄氏度。”戴方伟介绍,今年热得早,后厨炙热的感觉也来得早。在水蒸气、旺火和油烟的共同作用下,他烧菜数十分钟,衣服早已湿透。

  等菜烧熟之际,戴方伟用冷水打湿毛巾,抹了把脸;同时咕噜噜喝下一大罐冰水。他介绍,当厨师10多年,在大大小小的饭店干过,经验丰富。

  戴方伟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忙着炒菜,番茄炒鸡蛋、红烧豆腐迅速烧好盛至盆里。他说:“常规的素菜一般一两分钟就能出锅,荤菜大概七八分钟。”余家漾社区食堂用餐的老人偏多,戴方伟下厨时会注意饭菜烧得清淡点,很少放辣。

  随着当天室外气温升高,厨房里干活的节奏也逐渐加快。不一会儿,扎肉、狮子头、丝瓜等十几个热乎的菜备好,放在社区食堂的大厅里。

  午饭时间一到,住在这附近的居民陆续过来吃饭,食堂逐渐热闹起来。

  当听到前来吃饭的老人夸赞今天的鱼烧得好吃时,他黝黑的脸庞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每天有近200人前来用餐。夏天热点,冬天就还好了。干一行爱一行。”戴方伟说。

  记者手记

  眼下,不同于在户外工作的劳动者,厨师在一方小小的空间里,既要忍受高温天气,还要忍受烟与火的“烤验”。

  后厨真的很热,记者在一旁目睹戴师傅炒菜的过程,他的脸庞一直在冒汗,衣服一直没干过。

  社区食堂给不方便做饭的老人等居民提供了用餐的场所,还给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优惠,并获得了他们的肯定。相信,这是“戴方伟们”被“烟火”包围的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风云际会南太湖
科技创新引领能源绿色 低碳转型发展论坛举行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论坛举行
我市启动“企安”消防 安全排查整治行动
高山露营 乐享清凉
为我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 实践高地贡献湖州力量
炉火边成就“滋味”
《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宣言》在湖发布
我最闪亮
我市出台区域性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