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稻花香里话共富 田间地头忙协商

  通讯员  陈时敏

  本报讯  “‘非粮化’整治后如何实现机械化、产业化?闲置下来的种苗农民就业问题怎么解决?”近日,一场围绕“从’满天星’到’万亩方’,打造共富新模式”主题的“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活动在长兴县林城镇如约举行。县政协委员、镇村干部代表齐聚七彩北汤的田间地头就如何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聚共识、谋良策。

  据悉,2021年以来,林城镇实施“退林还田”、抛荒地整治、小田变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措施,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累计完成9824亩非粮化整治,同时,依托稻蛙共生、稻虾混养等项目,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让村民有了增收新路径。

  协商会现场,与会人员锚定高效完成“非粮化”整治后期优化任务畅所欲言,提出了金点子。农业界别委员宋宝洪针对耕地碎片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建议启动千亩方、万亩方集中连片整治,让‘小田’变‘大田’,引进大型农业公司,发展现代农业,也能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经济收益;工商联界委员吴俊杰建议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继续挖掘特色优势,培育集土地流转、水稻种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种植技术推广、大米和米粉加工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文体新旅界别委员刘月琴建议要借助文化要素融入提高农产品文化含量,树立品牌意识,实现农产品增值。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文旅项目,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真正将百姓的米袋子变成钱袋子。观点在协商中交锋交融,见解在讨论中碰撞升华。

  “ 将充分发挥‘民生议事堂’联系群众、凝聚民心、关注民生的作用,不断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长兴县政协秘书长柏剑平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美丽中国·湖州“碳”路④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法治
环境整治不停歇 乡村美丽颜值高
分级管理 精准省事
稻花香里话共富 田间地头忙协商
宣讲声声 入耳入心
“禁渔”宣传 进村入户
清廉清风进乡村
助力农户增收
用好巡查利器 擦亮清廉底色
上好“安全第一课”
共享牧场接到致富“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