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斌
本报讯 在南浔区千金镇石桥村,垃圾清运员近日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志愿者在一旁对村民垃圾分类和房前屋后环境进行打分。“自从垃圾分类纳入了村规民约,家家户户都会精准分类,我的工作轻松不少。”垃圾清运员施秋荣说。
把倡导垃圾源头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实现了村民从不愿意分、不会分到主动分、懂得分的进步。如今的石桥村,成为了全市首批114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标杆村之一。
村规民约带来的变化,不仅于此。该村的村规民约包括移风易俗、思想道德、环境卫生、尊老爱幼等多个方面内容,旨在聚焦树新风、治陋习,弘扬孝亲敬老、邻里守望、守土敬业等先进典型,教育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培育良好家风民风,使孝老爱亲、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成为乡风文明的主旋律。
石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根荣说,村里以“立规矩”强化刚性约束,把村规民约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践行移风易俗,更改陈规陋习,匡正社会风气,如今全村呈现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
走在村里,橱窗、广播、小公园、墙体彩绘……随处可见的村规民约,让村民抬头受教育,低头受熏陶。村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移风易俗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村“两委”每月开展“最美庭院”评比,村民自觉加入到人居环境治理大队伍中,将房前屋后清扫得干干净净,通过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责任,守好村规民约。
潜移默化中,村规民约在当地群众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村规民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下,群众成乡村治理“主角”,“约”出乡村新风尚。“村规修订提前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不仅接地气,而且凝聚了全村人的智慧,大家都会主动遵守。过去很多事情都需要村干部协调解决,但自从更新了村规民约,全村就有了一致的行为准则,村民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就拿出来比对,心平气和商议解决,争议减少了。”村民杨凤妹说,村里居住环境好了,还安装了健身器材,生活也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里的规矩定好了,更重在落实,让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动力。”宋根荣说,全村将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幸福文明家庭”“敬老好儿女”“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