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卓考秋:让“创业苗”长成“共富树”

  记者  陈虹 

  在长兴县林城镇上狮村,家家户户都会种些苗木,在这里,农户每年2/3以上的家庭收入都来自苗木销售。作为长兴县人大代表,长兴兆艺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负责人卓考秋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苗木资源,以“苗”为媒,带动村民解锁“共富密码”。

  把专业变成事业,以事业服务共富,是卓考秋创业以来一贯的坚持。2012年初,他开始接触苗木行业,“优先选用本村的苗”,也是他从那时起就萌生的想法。

  卓考秋常常到农户家中去“淘宝”,拉家常的工夫,就选好苗、谈好价格。“我卖出的苗木大部分都来自上狮村,所以农户们看到我就很开心,不用担心自己种的苗木没有销路或者卖不出好价钱。”他说,把村里的苗木种到全国,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近年来,传统的线下销售受疫情影响,村民的苗木出现滞销的情况。同时,跟风种植走量慢、价格不明朗、后期养护成本大、缺乏长期投资眼光等问题相继暴露,农户发现苗木销售的门槛越来越高。

  针对这些问题,卓考秋通过对接镇里和相关农业部门,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方面结合项目需求,让农户调整种植品类,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实行订单式种植;另一方面通过“直播带货”帮农户打开苗木销路,把家乡的苗木进一步对外“搭售”。通过“线下+线上”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去年,卓考秋通过抖音平台,就帮助村民销售了500万元的苗木。 

  担任县人大代表以来,卓考秋积极联系走访选民,听取对苗木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帮助群众反映诉求、解答疑惑,他相继提出了《两非政策下,希望政府不搞一刀切,把苗农损失降到最低》《农村通讯电网电线改进问题》等建议。 

  “卓代表,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厂里把我辞退了”“我没啥学历特长”“我平时只在家接送孙子,想给家里增加点收入”……卓考秋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年龄、学历、专业技术方面的限制,村里一些55岁左右的妇女找不到好工作。

  “我能在我所在的领域帮这些妇女做些什么呢?”卓考秋想到提前修剪枝叶能提高苗木存活率,精美的苗木造型也能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于是,他把这些妇女组织到场地上,为她们培训修剪苗木枝叶,30多名妇女通过他的培训,如今都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美丽中国·湖州“碳”路⑥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全市已新增采样点近四百个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数字工厂 科技赋能
上海市浙江商会汽车智造产业 联盟湖州基地启动仪式举行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首位区
风大雨大 心不能大
卓考秋:让“创业苗”长成“共富树”
人大代表“亮身份”激发基层单元新活力
叮!你有一份“防台手册”,请收好
闻风而动,打好台风“梅花”防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