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城部分小区——

公共健身器材带“病”服役

  记者  党勤

  本报讯  《看见》栏目近日走访了湖城绿色家园、潜庄公寓等多个小区,发现小区内公共健身器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掉漆现象,有些已经破损影响使用(见图)。除了公共健身器材破损外,记者还发现部分小区健身器材缺失,失去健身功能等情况。

  在温州商城小区看到,健身器材只有两处,一处在垃圾投放点旁边,空间非常局促。另外一处已经改装,成为了大家下象棋的场地。居民告诉记者,之前有五六个健身器材,后来都没了,好几年也没有人管。

  小区内这些“病”况多的公共健身器材,到底该由谁来“疗伤”呢?记者查询了一番,在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就明确指出:应当对该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确管理和维护责任人。而在《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划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时也规定了:市体育局负责对小区内群众性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的监督。

  那么体育部门有没有了解情况,做好监督呢?对此,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主动询问,通过街道上报来进行摸排;第二就是定期巡查检查,看看反馈的问题有没有解决。从2004年到现在,总共对中心城区健身路径约1800件进行了安装、维护和更新。”但目前只能按照“谁安装谁负责”的原则,2004年以前的小区由体育局负责对公共健身器材进行维修保养,2004年之后的由相应的开发商或者物业公司负责。

  记者根据前期走访的情况,也采访了部分物业公司。大家都表示并没有好好关注过小区内公共健身器材的问题和现状。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周斌表示:“在实际过程中,有可能在上报维修的通道上宣传不够,因为每年都是定期召开会议,让街道社区来上报需要维修维护的健身路径。目前来看,这个通道可能还存在问题,另外在巡查频次上还不够多,存在漏洞。”

  《看见》有感

  健身设施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维护好。小小的健身器材,考量着基层治理的“微循环”。我们经常说,好事要做到底。具体到公共健身器材这件好事,如何做到底?三分在建设,七分在管护。让公共健身器材处于健康服役状态,真正发挥全民健身功能关键是让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长出利齿,改变当前重建设轻管护的局面。这需要各个部门单位加大对公共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的责任落实,真正把健身设施管好、用好,让全民健身工程以最大效用造福广大群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朝阳街道创新举措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记助人为乐类“浙江好人”高琴峰
湖城部分小区——~~~
~~~
《道路修复承诺何时兑现》后续——~~~
《昔日“管理标兵”排名倒数了》后续——~~~
~~~
~~~(第45号)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5版:美丽中国·湖州“碳”路⑧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区县
“三把钥匙”开心扉
“单人套餐”背后的温情
公共健身器材带“病”服役
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查 帮扶下沉吴兴区动员会举行
道路硬化全面启动
抓好小区管理“退步生”
本周末最高气温将冲34℃
湖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告
湖州精准发力提升行政复议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