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鼎
本报讯 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我市的标志性主导产业,近年来蝶变不断。为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聚焦需求迭代、智造跨代、价值重构的产业转型目标,今年以来,我市依托“产业大脑”建设,从产业链共性需求入手,积极推进场景应用开发,加快绿色循环发展模式的构建。
市经信局介绍,我市先后在长兴县注册成立两家供应链管理服务、互联网生产服务企业,重点服务当地2万余家产业链企业,在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提升产业绿色循环水平上收获一定成效。今年1至8月,全市动力电池产业累计新增营收3.6亿元。
铅蛋云平台是 “产业大脑”建设中的一大创新点。围绕电池中铅、钴、镍、锰等原材无害化循环利用的目标,铅蛋云平台应运而生,目前全市入驻铅蛋云平台并已登记上线的产废单位达5936家、运力企业超200家、空车运力290户、回收企业49家。过往零散“游击队”如今变成了“正规军”,回收循环利用链路被彻底打通,“城市矿山”效应不断显现。
另一运用天畅智运场景重构了供应链各环节,实现“去中间化”,2000多家产业链企业累计物流降本超1亿元,平均降本超5%;10万多个体司机通过后台关联实际运单、票据自动归集,拿到了真金白银的收益,这“一降一升”实现多方受益。
目前,两大场景已启动商业模式运用,分别成立了天畅智运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和千源百荟互联网公司,不断通过核心场景创造商业价值。天畅智链平台短时间内集聚货车、司机双超10万,运力年新增量超1万台。通过铅蛋云平台形成了年处理2.3万吨,钴、镍、锰等金属回收率高于98%处理能力,节约各类资源约为2.1万吨,间接经济价值超200亿元,形成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
依托场景应用,我市还在“+”字上做文章,加快“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构架数据双向流通、资源双向赋能。如今整个产业万元产值成本降低达6%,电池循环寿命提升了27%,电池研发周期缩短了50%,工厂运营更具智慧。
与此同时,整个产业的闭环循环经济模式初现,动力电池产业链每分钟可以生产3000只电池,一年总产量近10亿只。运用数字赋码、全周期管控技术,“产业大脑”还与市场监管局“E行在线”、生态环境厅“固废在线”的组件和数据共享,做到去向可追、数量可查、责任可究,真正做到“让每块电池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