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浩
本报讯 在位于吴兴区织里镇的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数控滚齿机,这款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订单供不应求。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振兴阿祥集团都将研发工作前置到市场一线,依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的厚积薄发,企业近两年营业收入翻了一番。“以数控滚齿机为代表的新产品,是我们保持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品竞争力上升,带动销售上涨是自然而然的。”企业总经理白洪华说。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行科技企业倍增行动,支持“高技术、高成长”的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加速推进高新企业“规上化”和规上企业“高新化”。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7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861家。
“我们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来破冰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抢占关键领域技术制高点。”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拥有114项核心技术,11个产品列入省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目录。
专注于线缆用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的浙江太湖远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感受到研发的重要性,并逐渐加大对研发的投入。2020年,太湖远大研发费用超2700万元,2021年增长到3400多万元,今年预计在4500万元。
企业技术部经理周玉梅说,接下来,企业将继续坚持传统产品优化与创新研发“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断提升和持续优化现有老产品;另一方面拓展研究新能源、核能等领域,并将高压超高压电缆用材料等特种高性能新材料作为主要研发课题。”
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让一大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今年1至8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7%,占规上工业比重为64.5%,较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高新企业和省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规上企业和高新企业‘两转化’,确保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0家以上。”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