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居全省前列

  见习记者  吴健

  本报讯  在长兴县吕山乡天下牧业(湖州)有限公司承包的380余亩稻田中,金灿灿的水稻近日正被旋割机成片收割,紧随其后的是一台台粉碎机、打包机,将稻田中散乱的秸秆收集成一扎扎秸秆堆,并送入田埂上的货车中。

  “水稻由公司的湖羊粪便制成的有机肥培育,现在,秸秆又变成了优质的湖羊饲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公司总经理施国强说,通过“农作物秸秆—湖羊—有机肥—农作物”这一模式,公司仅一年便可以消纳秸秆1万余吨、羊粪2.2万余吨,节省大量成本。

  另一边,在长兴金耀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新建的厂房中,自动化机械设备持续运作,将成吨的秸秆、沼渣等废弃物制造成可用于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领域的有机肥,“今年公司通过机械化技术升级改造,秸秆利用效率提升了,有机肥产能提高了一倍左右,明年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消纳更多的秸秆。”公司副总经理俞鹏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秸秆消纳量预计将有8000吨左右。

  这些只是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缩影。市农业农村局介绍, 近年来,我市依据“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发展”原则,开展科学指导,培育出了一批秸秆产业化利用示范主体、社会化服务收储运组织,打通秸秆离田利用的梗阻,提高全市秸秆收、储、运、用专业化水平。如今,全市共有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经营主体71家,每年可消纳秸秆10.45万吨,其中,年消纳秸秆1000吨以上的企业24家。

  同时,我市还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要议程及年度乡村振兴考核目标,全力保障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高质量发展,并以“八业千亿”乡村产业体系为基础,聚焦农业优势产业,整合中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出台秸秆综合利用激励奖补政策,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扶持秸秆利用试点项目建设、技术开发及收储运体系建设。

  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7.49%,居全省前列,形成了以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为主,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占比逐年提高,收储运体系逐步完善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目前,我们还在促进校企合作,推进秸秆还田高效降解、生物有机肥、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技术攻关,拓展秸秆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居全省前列
~~~
~~~
~~~禹越镇探索文化礼堂多元发展新路径
吴兴区东部新城——~~~
~~~明晨最低气温或跌至个位数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民生
   第06版:长三角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法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黑白博弈
我市打造“婴幼儿养育照护”样板
电商培训教会农民驾“云”
“带病”桥梁为何迟迟不修
本周多阴雨天
化解民生堵点百余个
任前公示通告
任前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