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产新能源汽车传来好消息:今年1月至9月,浙江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1.62万辆,同比增长249%,提前3个月完成年初制订的年产量40万辆目标,且有望实现年产量超60万辆。
头部企业表现亮眼。以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以合众、零跑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持续放量增长,成为驱动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高增长的主引擎。11月1日晚,产自宁波前湾新区的“极氪009”上市,这不仅是极氪打造的第二款量产车,也是吉利的首款纯电动商务车型。在此之前,10月11日,第5万辆“极氪001”在宁波前湾新区下线。“今年,极氪未来工厂全年交付目标锚定7万辆,随着‘极氪009’的加入,明年产能还将进一步释放。”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
传统车企转型跑出加速度,造车新势力势头强劲。在位于桐乡市的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全生态智慧工厂里,产能极尽释放,订单依然来不及生产。今年初以来,合众已连续4个月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名。其旗下的哪吒汽车单月交付突破1.8万辆,创历史新高。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以嘉兴为例,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市拥有规上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226家,涉及关键电池材料、动力总成系统、自动变速器、涡轮增压器、齿轮、单体电芯结构件等。在相对完善的集群优势下,今年前9月,嘉兴市新能源汽车产量11.54万辆,占全省总产量的27.7%,居全省首位。也就是说,全省下线的每4辆新能源汽车中,至少有一辆产自嘉兴,嘉兴汽车制造业正瞄准千亿级集群奋进。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今年初以来,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成为浙江制造业投资的重点之一。例如,继落子台州市仙居县之后,比亚迪又相中了温州市永嘉县,并计划在此投资100.2亿元,布局新能源动力电池战略基地。浙江省经信厅数据显示,今年浙江600多个重大制造业投资项目中,有上百个跟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当下,围绕新能源汽车,浙江已在整车和三电系统等核心领域布局。加之浙江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一个日趋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然形成。
乘势而上,浙江果断将目标更新翻倍:近日发布的《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浙江力争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120万辆,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60%。
(夏丹、王凯艺等,据《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