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宁杰
本报讯 “小区完成改造后,原先乱糟糟的飞线、斑驳的墙面等都消失不见,现在整个小区不但环境干净整洁,基础设施也改善不少。”日前,家住长兴县勘察设计研究院沿线小区的张乐林,代表小区居民给长兴县建设局送来一面锦旗,感谢老旧小区改造给小区环境带来的惊喜变化。
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勘察设计研究院沿线小区曾是当地的“问题小区”,116户居民曾经饱受立面脱落、管线凌乱、雨污混接、无路灯照明等问题的困扰。此次投资700万元进行道路修整、规划停车位、强弱电“上改下”等基础设施改造,实现顶层不漏、底层不堵、管线不乱、楼道不暗、上楼不难,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老旧小区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不足、长效管理缺失等问题,是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的一块短板。为补齐这一短板,我市自2020年起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三年行动以来,按照‘群众参与、街道申请、区县审核’的原则,分阶段有序推进改造工作。”市建设局介绍,除了前两年已经完成改造的47个老旧小区,今年我市还有42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涉及居民楼685幢、居民1.9万户。
“每一个小区要不要改造、怎么改造,都要向居民广泛征求意见,并综合居民意见、属地街道社区建议、专家和设计团队专业策划,因地制宜确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前期,他们已经针对“要不要改、哪些要改、改成什么样”等问题,以问卷、电话调查等方式向42个老旧小区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发起调查,共收集居民回馈表1.9万份,整理出意见及建议1200余条。
家住长兴县金贸小区的居民就是小区改造“设计师”。由于该小区内痛点难点问题多,涉及改造面广,居民内部意见难以统一,给改造工作带来不少阻力。“后来经过多次征集意见,对居民意见最集中的房屋老化、污水漫溢、道路设施损毁等问题进行整改,让他们看到了小区实实在在的变化,才让改造工作真正走进居民的心中。”该县雉城街道南门社区党总支书记钱敏丽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改造不仅决策更民主、改造更科学,内容也进行了全面升级。从红丰新村的智慧养老,到文苑新村的“污水零直排”改造,明显感受到资源整合度的进一步提升。“我们把污水零直排、加装电梯、养老托幼设施建设、充电桩增设等工作和资源融入改造工作,并按照未来社区建设要求把更多智慧养老、数字化绿道、无人化超市等未来社区元素植入老旧小区,目的就是为了让‘湖有安居’成为家门口看得见的幸福。”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