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胜亚 郝彬富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再次表明基层治理数字化是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长兴探索数字化改革和数字建设,在数字化应用、数据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形成了政府数字化改革的先天性优势,为数字化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
搭建数字平台,增强基层治理水平。一方面,结合“高空点位+低空点位”摄像头,形成覆盖全镇的立体的视频监管体系。由于视频资源的应用,基层治理的高效性更强,增强工作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根据一图共享可以直观看出辖区内哪个区域任务重、问题多,并根据现实需求往不同区域配备不同的人员数量,不仅使有限的人员能够发挥最大作用,还能最大程度上更快而准确的解决问题。
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基层融合能力。一是依托互联网思维,用数字技术变革实现部门协同共治。通过整合公安、交警、行政执法、镇应急管理站等部门,形成综合执法大队,并由平台进行统一调度指挥,大大加强部门协同共治水平。二是树立智能融合思维,促进政民互动。通过推出相关App,既使居民的诉求可表达、可落地、可决议,也实现了政民共同提出问题、商议问题、解决问题,居民参与度、满意度大大提升。
优化组织结构,改进基层条块关系。首先,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委协调能力。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将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划分,既有助于发挥协同联动、多跨协同的效果,又有利于及时沟通协商、解决现实问题。其次,跨层级协作,实现整体治理格局。在“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基层治理模式改革下,长兴县进一步厘清与上级的事项责任清单,实现区镇治理资源统筹、业务协同,推动扁平化两级行政架构。最后,跨业务协同,探索一体化发展新路。“数字驾驶舱”作为基层治理四平台、县级信息指挥中心与全科网格的核心节点,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接其他平台资源,实现条块高效协同、上下融会贯通,确保平台与平台、平台与部门、平台与业务多跨协同,进而达到深层次集成基层条块关系。
变革管理流程,推动基层高效协作。一方面,打造“线上+线下”运作流程,实现管理高效协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线上+线下”运作流程的运行,破除物理位置的限制,实现线上对居家隔离进行管理,既大大缓解基层人员的工作压力,切断疫情的传播途径,又大大提升防疫效率,助推复工复产有序平稳推进。另一方面,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流程,提升政府整体运作能力。平台形成源头发现、事件上报、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政府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嵌入技术创新,促进基层数智目标。一方面,以精准化为导向抓场景设计,坚持科学破题。比如,人流分析场景,对区域人群来源、驻留时长、流动趋势等进行分析,实现人流过密预警、外来人口特征分析等,进而掌握人群分布特征,利于更好管控人口。另一方面,以指标化为导向抓数据管理,发挥数据价值。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将各种数据以指标化的形式呈现,基层干部既可以从一图集成的数据库中查看人员工作情况,发现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进而更迅速、更及时地解决现实问题;又能从传统大量填报表、做台账中解放出来,跳出文山文海怪圈,继而提高工作效率。
长兴的探索实践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带来了借鉴意义。当然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加快解决。
机制建设滞后,数据安全性有待健全。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个人数据保障机制,数据安全相关责任尚处于灰色地带,使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法律漏洞,用个人数据来谋取不当利益。当个人身份地位、财产状况、家庭情况等被收集时,如果一旦泄露,个人可能就会面临财产、安全等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区县、乡镇、村社三级之间没有明确的数据边界划分和职责范围,那么数据在不同层级流通的过程中就会无序、甚至混乱。
联动理念不够,数据整合度有待提升。一方面,如果基层政府不能掌握所需数据,在具体的日常事务处理过程中,也就无法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前,上级政府往往只能选择性下放部分数据,使基层社会治理的改革成效受阻。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居民等也不愿意向政府分享其自身数据,缺乏对政府的信任与依赖,认为这属于侵犯隐私,而不是为了向自身提供更好地便捷服务,这也直接导致数据难以有效整合,进而增加平台治理压力。
数字素养不高,技术执行力有待提高。一方面,政府内部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当平台出现系统故障、信息故障问题时,就要依赖平台开发公司解决,致使工作人员存在不可避免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政府外部存在数字“弱势群体”。他们无法通过信息媒介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来,相应地政府如果只凭网络化的方式了解社会需求,就会存在认知偏差、数据鸿沟。这就难以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多元主体之间协同推进,使治理过程缺既不完整又不够科学,也是对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一种极大考验。
技术支撑不足,应用数智化有待加强。一是软硬件对接难。平台只有对接其它部门的前端软件,才能实现实时查看所需信息,但由于部门开发单位不同,对数字技术运行的标准设定不已,导致系统不兼容,基础数据也就难以整合。二是场景开发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数字技术虽然已经解决部分社会现实问题,但是在如今这个信息量庞杂的社会,从数以万计的海量信息中找出有用信息,识别真假信息,是数字技术需要不断改善的方向和目标。
当前和未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仍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和作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未来路径是基于长兴实践而来,但由于各个地方社会经济与生活环境不同,面临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也有差异,因此,各地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走现实可行的转型道路。
(作者单位分别系长兴县委党校、浙江交工港航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