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议政

  湖州学院是新转设高校,建议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湖州学院高质量发展,设立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由学校进行专款专用、滚动使用,并参照湖州师院标准提高教职工人员生均经费;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鼓励支持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公共性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基地扩容办学资源,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和社会服务,并健全校地长效沟通机制,开展常态化合作。

  ——侨联界别  王丹

  建议起草制定我市高水平打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实施意见,建立多方主体协同的场景运作机制、文创产业联动发展可持续机制,打造功能兼容的社区教育综合体、互融互促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和泛在协同的社区知识共享体,对标托育全覆盖、幼小扩容提质、幸福学堂全龄覆盖及“知识在身边”指标,实现社区教育与未来社区建设的有机融合。

  ——民盟界别  颜凯

  建议积极打造“湖有善育”品牌,推进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建设,统筹规划新建幼儿园资源布局,合理增加幼儿园数量、用地面积和师资编制。市区均建立公办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统筹推进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启动实施托育从业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并对开设托班的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予以长效财政支持和人才支撑。

  ——医卫界别  钱建莉

  针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建议配套出台实施细则,并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进一步细化招生工作培训指导,加大对入学政策和本地教育资源的宣传力度,并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不设置户籍、房产购置等限制性条件,实现在“浙里办”进行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申请。

  ——医卫界别  王宇丹

  为推进产教融合,建议建立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组成的产教融合工作机制,把企业用工需求、就业质量作为调整职业学校学科专业的重要依据,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双培双推”人才培养工作,并引导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在职业院校开设 “企业冠名班”,并探索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

  ——医卫界别  吴飞娜

  建议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探索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建立结对制度,或选取一定的学校作为试点,向学校派驻专业社会工作者,开展困境学生校内访谈、家访、个案、危机干预以及校内老师的支持服务,配合学校发展、协助有需要的教师开展专业支持和咨询服务。

  ——教育界别  王新英

  为加强特殊教育支持保障,建议按照义务阶段或学前与职业教育阶段师生比的标准,配足配齐特殊教育教师,并在每所特殊学校配备一名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专业教师;建立完善随班就读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对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和从事融合教育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及政策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教育界别  方燕

  妇联界别  王利亚

  针对目前我市中小学在“体教融合”过程中体育教练员缺乏的问题,建议在全市每所小学设置专职或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允许体校专职教练员兼任,并由相关部门对教练员实行统筹考核管理。鼓励学校向专业体育培训机构购买服务,由培训机构选派专业教练员兼任学校体育教练员,并提高学校运动队建设在学校年度考核评价中的权重。

  ——体育界别  汝东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题
围绕“持续打响‘学在湖州’品牌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言资政
微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