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婧钰
本报讯 青山含黛,碧水绕村,大小“微菜园”绿意盎然、百亩稻田金黄成片、手绘田园画清新雅致、农家小院绿树掩映干净整洁……这是位于南太湖新区康山街道的沙家浜村,自“微改造”行动开展以来,村里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
今年以来,新区社会发展局组织各街道在全区开展“三微行动”,沙家浜村通过党员包片机制,精准实施,分步推进,进行了一系列乡村绿色低碳的“微改造”,实现了“村在景中、景在村中”,让村民乐享其中。“我们积极探索,对人居环境进行了‘低成本、微改造、精提升’,并动员群众力量让村容村貌一点点发生改变,提靓乡村气质。”沙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峰说。
在沙家浜村入口处,新建的农村生活垃圾房尤为显眼,蓝色的墙体配上整洁干净的环境,让村庄环境提靓不少。“这里当时是一块闲置用地,路面坑洼不平,杂物堆放,垃圾成堆。”王明峰介绍,“今年上半年,村里联合社发局和街道,对这片地进行清理并实施地面硬化,改建成了垃圾房,同时提升周边环境,村里人看到以前晚上都不敢走的地方,如今就像小公园一样美,都十分震惊。”
同时,为更好提升村容村貌和村民宜居感,村委动员村民掀起了村庄“微改造”热潮。“我们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将原来村里脏乱差的堵点痛点进行创新提级,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王明峰说。比如将昔日常被偷倒垃圾的地方改造成“微菜园”,将闲置轮胎涂上颜色变废为宝,将废弃的不规则石头精心设计围成花园,将大桥下的杂草变成道路两边的景观草,用心打造出一道道有创意、有特色、有亮点的风景线。
每到周末,村民王师傅便会带着孙子去新开辟的“微菜园”里体验农事,拔草、松土、浇水……祖孙俩干得不亦乐乎。据了解,“微菜园”的建设全部就地取材,使用了旧木料、闲置砖瓦等材料,因地制宜改造成了围栏、小径,别有一番趣味。“从前这里是我家已经半塌的房子,一直闲置着,堆放了很多杂物,现在村里给我们建成了小菜园,不仅门前干净整洁了,我们也能吃上绿色有机蔬菜了。”王师傅高兴地说。
新区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突出产村相融,加快构建全域和美,共富共美新格局,提升村民获得感、宜居感和幸福感,打造让城市更向往的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