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颜波 唐凤芹
数字化改革是围绕建设数字湖州目标,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对市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数字化改革门户是协同应用管理界面的总集成,是数字化改革辅助决策的入口,是改革指标和成果集中展示的窗口。
近年来,湖州着力发挥门户在数字化改革中的窗口作用,努力打造数字化改革全贯通门户样本,全面推动四级联动、四侧打通,全域晾晒核心指标,全面贯通重大应用,全新开发特色应用,推动高质量建设六大系统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造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服务“一网通办”、监督“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实现数字赋能、高效协同、整体智治。
以业务梳理为基础,推进门户“业务通”。一是推进业务梳理全领域覆盖。立足省级层面党的建设、人大工作、政协工作、宣传思想、统战工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18个主要领域业务,湖州全面梳理党的领导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核心业务,横向覆盖部门主要职能。按照“定准核心业务—确定业务模块—拆解业务单元—梳理业务事项—确定业务流程—明确协同关系—建立指标体系”路径,逐层拆解核心业务到最具体最基本的事项,明确业务事项的内涵、外延、指标数据、责任单位,从治理与服务两个维度加以标识,形成分层次、结构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业务事项清单。二是实现核心业务应用体系化。在业务梳理的基础上,叠加重要精神,从“一件事”视角,建立新的系统集成业务,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双碳”云管理、生态价值GEP转换、“绿贷通”数字金融等一批具有湖州特色和引领作用的多跨场景应用,实现核心业务应用体系化,全面反映各领域各部门重点工作和整体运行情况。三是深化业务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聚焦群众、企业高频高权重需求和公共治理需求,找准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谋划应用场景,通过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实现业务和数据的综合集成,通过业务应用牵引,持续迭代原有业务协同模型。例如,在推进“监管一件事”试点中,湖州梳理了12个高频“一件事”清单,创新“互联网+网格化”监管方式,形成“网格员上报—乡镇指挥中心协同—研判中心研判—部门、职能站所执法检查”协同工作机制,缩减了执法流程,减少了多头执法干扰,降低了行政监管成本。
以多跨协同为重点,推进门户“任务通”。一是动态梳理任务事项。全面梳理重要精神、共同富裕、疫情防控、应急处突、问题清单、监督整改、重大项目等重大任务,“数字湖州”门户承接28项省级重大任务,同时叠加857项市级任务,根据工作部署动态增加任务,建立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明确任务内涵、外延、指标数据、牵头部门,按照V字系统开发模型,细化任务颗粒度,将任务逐层拆解到最具体最基本的事项,建立任务事项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统一市级任务库,清晰描绘湖州市各级各部门任务协同关系图谱。二是实现任务多跨协同。在任务事项梳理基础上,按照“大场景、小切口”思路,确定应用场景,围绕多元主体参与、多源数据共享集成,描绘任务协同关系图谱,提升任务牵引度,实现多跨协同,形成工作闭环,体现制度创新。三是有效保障任务运行。建立任务协同执行、闭环管理、迭代完善、应用标准化管理、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机制,各项任务、子任务在门户发布运行、动态监测、及时纠偏,任务运行过程中数据自动留痕,作为督查评价、控制修正以及资源要素配置的重要依据。任务牵头部门对任务评价体系进行统筹协调、迭代优化,相关数据沉淀为提升工作数字化水平的重要资源。任务协同部门对任务相关数据和部门核心业务数据进行综合管理,不断提升任务数据质量水平。
以数据治理为重点,推进门户“指标通”。一是指标体系有机融通。根据主要领域和重大任务梳理及数字化描述,对任务指标进行细化量化,明确指标定义、指标类型、所属业务、指标单位、计算口径、数据范围、实践周期等。任务横向拆解,实现业务数据指标协同,横向贯通本级各部门,任务纵向穿透,支持业务数据指标下钻至明细数据清单,贯通市、区县指标,建立有机融通的任务指标体系。二是指标清单动态更新。细分省12项、市13项数字化改革核心指标,建成门户指标管理系统,任务指标关联指标数源,对每一项任务、每一个领域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精准把握和成效评估,形成可综合集成、可跟踪反馈、可量化评价的任务指标清单,指标明细数据通过数据表授权方式统一集成至门户项目空间,确保同源更新,并在门户实时评价,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数字湖州”门户已实现5352项指标的动态更新。三是集成指标高效支撑。依托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开发指标预警算法模型,形成算法服务,实现任务预警监测。按照“一应用一数仓”要求,强化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和数据治理能力,加快探索各领域“大脑”建设新路径,更加突出智能化、智慧化,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着力提升“大脑”的预测、预警和战略管理支撑能力。
以场景贯通为核心,推进门户“应用通”。一是坚持“共性贯通+个性彰显”,在上下贯通上下功夫。打通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应用场景创新的双向贯通路径,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推动“1612”体系与县以下“141”体系全贯通,推进六大系统与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应用对接联通,推动门户承载的平台、数据、场景发挥整体最大效能。二是坚持“一地开发+全域共享”,在集约高效上下功夫。在应用场景谋划中坚持全市“一盘棋”,在平台技术标准规范、数据资源供需编目、公共组件开发支撑上加强统筹,在关联度高、重合度高的场景应用上加大整合力度,在具有湖州辨识度的优质应用推广上争取产权保障,支撑应用规范开发、标准管理、高效运行,目前安吉两山银行、德清GEP核算等优质应用已得到复制推广。在应用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依法确定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单位,依法加强政务数据安全防护系统建设,优化政务系统各平台、应用、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依法严惩擅自留存、使用、泄露政务数据行为,维护政务数据安全和公众合法信息权益。三是坚持“服务提质+治理增效”,在数字赋能上下功夫。服务端门户“浙里办”作为湖州数字化改革面向群众、企业的总入口,汇集了政务服务、城市生活、社区治理等领域各类场景化应用,目前已实名注册用户247万,上线便民惠企应用66个,“掌上办事”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覆盖面和用户群体。治理端门户“浙政钉”作为数字化改革移动办公的总入口,可以全面掌握重大应用、特色应用等改革进展,推进应用紧扣本部门核心业务和当前重大任务,让应用在各领域、各层级、各环节、各主体中全覆盖,有力支撑“掌上办公”“掌上治理”重点应用。
(作者单位分别系市委党校、市大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