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邻会客厅+“七天工作室”+楼道“大家长”

小区治理有特色 串起浓浓邻里情

  记者  范国锋  通讯员  朱虹

  本报讯  为“把更多的资源下沉到社区小区”,实现矛盾纠纷由“要我解决”向“我要解决”转变,并着力解决在居民家门口,龙山街道齐北社区以琥珀嘉苑小区为试点,通过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打造“幸福小区”,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看书、茶歇、舞蹈排练、邻里议事……在琥珀嘉苑的红色邻里会客厅里,每天都会有一群居民开心地聚在一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陌邻”变“睦邻”,激发了小区活力,更增强了居民归属感。

  红邻会客厅是齐北社区打造“近邻”文化、探索“红邻”党建品牌,为群众搭建邻里互动的新平台,推动社区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级。

  走进该会客厅,记者看到,“心有邻,爱有家”这句标语赫然显现。早上,老人们在这里下棋;下午,辣妈们在这里练瑜伽;晚上,孩子们在这里阅读学习……会客厅,成为邻里乐享健康生活、交流互动的好去处。

  据介绍,去年,该小区对架空层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后,形成了融合物业服务、业委会办公室、邻里会客厅、儿童之家、邻里健身房等综合一体的会客厅,既满足多方需求,又提升了物业、业委会、居民三者之间的融合度,提高了闲置资源利用率。

  “我们有空就带上孙子到会客厅玩,和邻居唠唠嗑,从地下车库走下雨也淋不到,在这里还能和球友一起打打乒乓球,找物业办事也方便。”该小区居民汪有能高兴地说。

  楼道是居民公共生活的“最小单元”,也是映射文明的一面镜子。每个楼道选出的楼道长,主动当起了整个楼道的“大家长”,串起浓浓邻里情。

  道路拥堵时,他帮忙引导疏通;邻里发生摩擦时,他主动“劝架”;每逢周六周日,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小区楼道长屈波乐此不疲。

  小区楼道里的垃圾多了起来。小区楼道长王缨得知后,立马叫上几个热心的伙伴,清理楼道垃圾。

  发现谁家门口有垃圾就帮忙打包带走,碰到居民刚好在家聊聊家常,顺带把垃圾分类的事儿再细细说说……个别居民一开始不愿配合,但在王缨的“唠叨”中,越来越多居民开始配合,楼道整体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小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互相帮助,大家才能生活得安心、舒心、暖心。”王缨说。

  此外,为推动居民协商议事地点向楼道延伸,进一步发挥楼道长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让居民有地可商量,有人能商量,有事好商量,琥珀嘉苑设立4个楼道长联络站。楼道“大家长”分四组在就近楼道联络站点为居民排忧解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楼道,助力楼道形成文明之风。

  “7天工作室”天天帮居民解决烦心事。今年8月,琥珀嘉苑成立“7天工作室”。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接待来访居民202人次,反映各类意见、建议、问题等124项,涉及物业服务、小区自治、社区治理、民生实事、矛盾纠纷等,其中,纠纷化解率达到96.5%。前些日子,有居民反映小区地下停车场地面起砂现象严重,对居民日常出行造成困扰,经过工作室成员多次协商沟通,最终得以解决。实现了“源头化解物业纠纷、服务民生促进和谐”,也给街道、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提供借鉴。

  据了解,“7天工作室”成员由街道社区干部、民警、综合执法人员、业委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热心业主等组成,每天轮流坐班,接待小区居民,现场面对面答疑处理,实现多方联动、资源直达,着力问题的解决。居民们平时遇到一些小矛盾、小困难,也喜欢到工作室反映,值班人员成了各种政策的宣传员、化解邻里纠纷的调解员、沟通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和解决问题的协理员。

  “7天工作室”的开设,把更多的资源下沉到小区,激发了小区治理的活力,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原则,工作室打通了服务小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红邻会客厅+“七天工作室”+楼道“大家长”~~~
~~~
~~~
李家巷镇产业重构助力强村富民~~~
~~~
~~~——记长兴县女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包新姐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副刊
   第05版:思学
   第06版:公益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法治
小区治理有特色 串起浓浓邻里情
小河蟹爬出致富路
普法宣传入基层
十年,“石头镇”变身“富美镇”
“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 数字应用守护蓝天白云
创新致富不忘反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