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末,湖州市召开第三次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揭开了上一季度考核“英雄榜”,南浔区两家单位荣获实干争先“奔跑者”称号。这一消息,给恰逢20岁生日的南浔区送上了一份惊喜。
20年来,从成立到成熟,鱼米之乡历久弥新;从起笔到出锋,青春南浔意气风发。弱冠之年展宏图,且看南浔如何一步步激活“洼地”区县、发展“一池春水”。
南浔巨变
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湖州市南浔区,由此拉开南浔由镇到区的序幕。
基于镇的底子,在成立之初,南浔的家底较为薄弱,是湖州的“洼地”。在众多明星兄弟“优等生”的衬托下,显得存在感不强。
不过,如今的南浔,逐步摆脱昔日外界的刻板印象。尽管经济体量上依然无法与强势板块相提并论,但南浔近年来却经常在重大战略中强势出镜:
2020年6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沪苏湖铁路开工,南浔作为全线8个车站之一,将利用至上海仅25分钟的优势,探索与上海融合共赢;
2021年8月,《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在桐乡乌镇和南浔练市毗邻地区打造嘉湖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区域间的星星之火正燃成燎原之势;
在近期出台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中,明确支持吴江—南浔等省际毗邻区域,建立协作示范区,开展深度合作;
……
频频被重大战略点名,发展优势和潜力不断叠加,南浔这几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增量上都体现出了令人兴奋的高成长性,成为未来可期的城市新星。
弯道超车
从一个在湖州存在感较低的年轻区县,到频频被重大战略点名,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正所谓,南浔虽小,却擅长“以小博大”。
以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上合区”)为例。作为湖州接轨上海的最前沿,“上合区”以“一湾一镇一区”(上海湾、南浔古镇、高新区高铁板块)为核心区,布局未来产业,在助力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唱响沪浔“双城记”。
近年来,南浔看到了沪苏湖铁路在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网络中重要节点的战略价值和潜力,聚焦沪苏湖铁路南浔到上海虹桥仅需25分钟左右的速度优势,全力接轨大上海。
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南浔频繁赴上海进行推介招商。该区在上海购买了两栋楼,命名为南浔(上海)科创中心及南浔(青浦)人才科创大厦,搭建起上海和南浔双向互通的人才创新“空中走廊”;
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启动上海市浙江商会汽车智造产业联盟湖州基地,共享发展新机遇;
以乡村产业纵向延链和横向跨界为新路径,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长三角中央厨房、长三角农业硅谷、长三角亲子乐园为载体,聚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走好共富路。
不难发现,从“跟跑者”努力成长为“并跑者”,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为“领跑者”,“弯道超车”“新路超越”的思维,打开了发展新格局。
幸福南浔
生活在南浔的幸福滋味,住在旧馆街道港胡村的村民何根芳最有体会。
作为湖州市唯一一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乡镇全覆盖的区县,这几年,无数村民像何根芳一样,告别了以前居住狭小的状况,和家人搬进了乡墅。
南浔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奔跑奋进的路上。
太阳酒店·水晶晶广场、大象酒店·国际会展中心、绿地南浔中心三大地标加速建设,南浔城市能级不断跃升,生活品质逐步提高;
以“十线十景十小镇”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域建设南浔“大花园”,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頔塘两岸、褚家漾等区块旧城改造顺利实施,水晶晶公园、南林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投入使用,让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幸福南浔”的美好;
实施以“卫教创强”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镇海中学南浔分校迎来首批学生,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开展深层次合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聚焦“特色粮油”“精品果蔬”和“生态湖羊”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让“共富工坊”串点成线,全区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走活了共富棋局。
高水平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这是青春南浔给人民最诚挚的青春誓言。
大鹏一日同风起,青春南浔,扶摇直上正当年。
文/楠木
本版图片由南浔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