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 震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5820平方公里的湖州大地,正愈发形成一股奔跑之势。
去年6月24日,湖州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提出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看见“最中国”,加快打造活力、品质、人文、美丽、幸福“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开启了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展示美丽中国生动实践的市域新征程——
这里,闻风而动。截至今年1月6日,全媒体监督栏目《看见》已播出130期,废弃线杆整治、扬尘治理、消防安全攻坚等共性问题实现全域整改。
这里,如沐春风。市、区县已联动召开政企恳谈会200多场,收集交办问题建议2200余个,企业满意率达98.7%。
这里,竞跑如风。全市累计有36人获得“奋斗者”,79个单位获得“奔跑者”,40家企业获得“贡献者”,突显了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奔跑,让“最中国”的画卷缓缓展开。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关键指标增速均快于全省、全国,成功承办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看见——群众所盼“事不过夜”
“哪个老百姓早晨醒来会关心GDP是多少?大家想的可能都是口袋的钱包鼓不鼓,路上的交通堵不堵,医院的挂号难不难,孩子的成绩好不好……”
在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动员大会上,市领导的讲话声犹在耳。半年多来,湖州如何“看见”民之所盼,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去年,家住南浔区旧馆街道潘家庄村的潘华平每天一开窗,就会闻到门前河水散发的阵阵臭味,这条宛如铺了一层绿色的油漆河道,成了他心中的困扰。
今年1月12日,《看见》栏目曝光了这一问题。当天晚上,该区组织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确定整改方案。第二天,当地对河道进行清淤、冲洗,打捞蓝藻和垃圾。第四天,河面的“绿漆”基本消除。这几天,又在河面上安装了喷泉和浮岛,用于净化水质。
“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很多了,味道也没有了。”春节假期,潘华平经常带着亲戚沿着河边散步。
针对《看见》栏目曝光的问题,各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同时,我市还推出“民意直通车”应用场景,汇集市民反馈信息3300多条,累计交办相关单位问题3949个,有效答复率达95%以上。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喜人变化每天都在发生。湖州中心城区之前存在着不少废弃线杆,既影响市容又存在隐患,《看见》栏目曝光后,全市上万根废弃线杆被拆除;我市部分农村道路存在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等现象,村民出行深受影响,《看见》栏目连续报道6期“夜幕下的农村路”,所涉道路均实现亮化……
“经常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换位思考,真正让每一个社情民意都能被关注,每一个百姓期待都能被重视,每一个民生问题都能被解决,切实以干部的‘疲于奔命’,换来百姓的‘歌舞升平’。”市领导表示。
事实上,《看见》只是一个缩影,湖州正从方方面面书写温情脉脉的民生答卷。
去年,湖州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意外伤害险,受益人群42万余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0余万人;建成近百个产业帮扶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覆盖1000余户残疾人家庭;城镇42个老旧小区被改造,151栋住宅加装电梯,“上楼难”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湖州,全力奔向群众的幸福期待。
恳谈——企业发展“轻装上阵”
近日,2022年第四季度全省营商环境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举办,《湖州市创建“周三恳谈会”机制常态化精准助企解难题》入围全省十佳创新案例。
在湖州,民营经济贡献了湖州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税收和出口、90%以上的就业岗位。
如何打造最佳的营商环境,是湖州一直思考的命题。
草坪上,孩子们肆意奔跑;营地里,游客享受山野的浪漫;果园中,一家人收获丰收的喜悦……大年初四开始营业的德清县布布熊农场成为网红打卡地,这几天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政府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发展的难题,今后农场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总经理申屠雄列说。
在德清县召开的第二十期“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上,包括申屠雄列在内的9家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就农业“标准地”的准入要求、扶持政策、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开展以来,湖州每周三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200多场市、区县政企恳谈会,2200余个问题建议收集交办。
线下恳谈,线上“问诊”。湖州启动问题建议网上交办反馈系统,每月梳理高频共性问题,交营商环境“月例会”专项推进,研究解决“企业招工难”“强化企业金融要素保障”等共性问题。
在企业奔跑的道路上,湖州不仅让企业家“轻装上阵”,也让他们“如沐春风”。
去年8月25日,湖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依法作出决定,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湖州民营企业家节”。至此,湖州的民营企业家有了自己的节日。
“这是对湖州民营企业家的尊重、重视和激励,很让我们振奋。未来我们将强化自主创新,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守实业20多年的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兴江说。
湖州,全力奔向企业的收获与认可。
赛道——湖州大地“群虎争雄”
春节假期,太湖南岸依然建设火热。南太湖CBD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源源不断地将钢管、钢筋等材料吊装,工程车来回穿梭,大楼内外的工人们干劲十足。
“40幢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产业大楼,超过一半项目已完成结顶,接下来,我们将加速奔跑,早日把蓝图变为现实。”参与南太湖未来城建设的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静说。
南太湖未来城的奔跑态势,正是湖州“六条赛道”比拼的生动缩影。
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开展以来,太湖南畔形成了“群虎争雄”的奔跑态势。湖州划定了区县、部门、镇街、企业、干部、群众“六条赛道”,开展区县比贡献、部门比服务、镇街比实绩、企业比发展、干部比担当、群众比风尚“六比竞赛”,组织7个区县在省内对标先进实干争先,对区县比拼落后指标和省内对标先进落后指标进行专门通报。
长合区招商干部叶新桥20年来已为湖州引进40家规上企业,但付出的代价是每月在外招商20多天,陪伴家人的时间屈指可数。“我是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每年都向爱人保证‘再干一年就不干了’,同一句谎话说了20年。”他说。
今年68岁的南浔区圆梦志愿者协会会长孙根才是一名退伍军人员。2014年10月,他牵头成立南浔圆梦志愿者协会,已帮助55个家庭团聚。“寻亲者找到家人,大家抱在一起哭得像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终于完整了。你说这样的事怎么能不坚持?”孙根才说。
在按下“发令枪”的同时,湖州还在沿途设立温情“驿站”。去年以来,湖州180余项关爱激励硬核举措最大程度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创造性,持续深化“品质机关”塑造行动,开展暖心服务再升级、办公环境再升级等系列行动,研究出台实干争先即时激励办法,推动激励政策及时兑现。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郑兵对此点赞道,相较于省内其他地级市,湖州充分调动干部、企业、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实干争先的深厚氛围,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谁为湖州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谁对湖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大,谁能以改革创新树立‘最中国’的湖州新标杆,谁能争先进位为湖州争光添彩,我们就是要褒奖谁、尊崇谁。”市领导表示。
湖州,全力奔向干事创业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