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作为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长假,春节假期,湖州各热门旅游目的地、公共文化场所、文旅消费市场等领域暖风频吹。数据显示,全市A级景区、宾馆酒店、乡村旅游点和文博场馆累计接待全域游客35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52亿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分别增长8.4%、14.8%。
其中,南浔古镇累计接待游客人次创历史新高,实现营收2.287亿元,同比增长396%;长兴太湖龙之梦乐园大马戏《魔镜之旅》、大型歌舞《醉美太湖》等业态累计接待游客3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4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40%、824%;安吉云上草原从1月25日起客流达到最大荷载量实行限流,累计接待游客5.85万人次,同比增长173.36%;德清莫干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4万人次,超过2019年的最高数据。
人气重聚,生活回暖。湖光山色间,我们已然看到,机遇正破土而出。
有看头——乡村戏台 热闹欢腾
春节假期,名为“在潞村过大年”的系列年味节目在吴兴区八里店镇热闹上演,氛围打卡、新春祈福……丰富的活动让奔赴江南的游客与归乡的游子体验了一场诗意邂逅。
戏台上,演出正酣;戏台边,咖啡馆也生意兴隆。潞村的柴房咖啡负责人倪程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门口坐满了人,来的不仅有慕名打卡的游客,还有住在周边的本地居民。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文化进村社活动成了点燃春节氛围、营造浓浓年味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全市有600场各类文旅活动遍布乡村、社区,包括送戏下乡、书画展览、非遗市集等。
红毯搭成的舞台虽然简单,台上的节目却精彩纷呈。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村民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几乎每天都有演出,贴近生活的题材、幽默诙谐的表演,让观众笑得前俯后仰,掌声不断。
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矿山遗址、5G物联网养鱼基地等都成了“网红打卡点”,村里专门开辟文化共享空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打造集阅览、看展、休闲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场所。许多游客带着家人一起来到这里,住进民宿、品尝当地特色的“年猪饭”、看表演,每天的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
有商气——人流如潮 未来可期
登上石桥,举目望去,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条条乌篷船穿梭往来,一串串大红灯笼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一听到南浔古镇景区免费的消息,全家说走就走,红红火火的传统年味又回来了!”上海游客房女士一家沉醉于水上婚礼展演,流连忘返。
南浔古镇的大街小巷、非遗集市随处可见游人,游客在摩肩接踵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的年味里,感受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夜幕降临,遍布古镇的3000多盏花灯渐次点亮,流光溢彩映衬着粉墙黛瓦,就像步入“天上宫阙”。
同样热闹的还有湖城的小西街、衣裳街和状元街。这3条老街承担了湖州城市旅游的“C位”流量。老街上的小吃摊、特产店,游人如织,欢声笑语穿透街巷;河埠石阶,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穿梭在木质瓦房间的弄堂中,嬉笑游园。
前不久,这3条老街组团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兔年花灯、民俗演艺、新春集市等民俗文化活动将持续到元宵节,让游客充分体验江南文化的蓬勃生机。
有干货——市场回暖 津津乐道
让大家游有所获、观有所得、听有所感,春节假期不得不提的是回暖的电影院。作为文旅市场的重要一环,我们欣喜地看到,电影院的热闹回来了。《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影片上映后,许多市民纷纷感慨:“好久没进电影院了!”
影院的零食、饮料等也同样大卖。德清德信影城的工作人员说:“节前为了迎接今年春节档,准备了许多食物原材料。现在看来对了,假期里爆米花、饮料的机器就没停过。”
文旅市场的信心无疑给经济上扬添了动力、长了士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介绍,1月20日开始,在监测的16家影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71.9万元,累计吸引客流近33万人次。
此外,春节假期,全市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共同打造的“瑞兔迎春 文化贺岁——百场文化闹新春”活动颇受欢迎,累计举办新春灯会、文化展览、书香阅读、云端文化活动等新春系列活动486场次,吸引市民游客346.49万人次参与,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