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俗文化闹 千年古村活

扫一扫 更精彩
南苕胜境内的舞龙表演。
壮观的水上环游队伍。
里巷埭老街上游人如织。
孩子们装扮成可爱的鱼儿参加民俗演出。
航拍桑基鱼塘。
在船上表演非遗陈家菜。
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  吴建勋  伊凡  施莉娜  摄影报道 

  农历正月初五,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千年古村落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数百名村民举行新春“走大运”水上古道环游,以特有的水乡民俗喜闹新春。

  上午9时不到,荻港渔庄的水上码头已是锣鼓喧天,人头攒动。村民们身着传统喜庆服饰,或登上小船载歌载舞,或在岸边拍照留影。

  24艘满载当地鱼桑非遗文化的小船,沿着清澈的河道缓缓巡游。村民章阿大带着小孙女在自家河埠头,迎接游船带来的新年美好祝福,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我们荻港,民间自古有初五祈福的年俗。这些年因为疫情没有举办,没想到,今年比往年都要热闹。”从长三角各地赶来的游客也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几十年没看到过这样热闹喜庆的场景了。”上海游客孙惠军用手机拍摄了数段视频。

  游船队伍经过幸福大舞台,穿过三官桥,再沿蜿蜒河道转向里巷埭,从一元茶馆上岸。村民和游客一起沿大运河健步行走,最后到达古韵遗迹南苕胜境。观众整齐洪亮的叫好声“点燃”了古村的新春氛围。

  以文化为底蕴、以桑基鱼塘为底色,千年古村荻港呈现出一幅年味儿十足的新春画卷。土生土长的荻港女儿、荻港渔庄董事长徐敏利说,是千年桑基鱼塘孕育了多彩的民俗文化,给老百姓带来了幸福美好生活。这些年,渔庄不断挖掘鱼桑文化,成立农遗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发桑陌食品,打响桑基鱼塘品牌,组织鱼桑研学等,让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去年,荻港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4万元。

  老街上的一元茶馆,今年80岁的茶馆主人潘平福一早就忙着招待游客。“荻港村现在变化很大,成了4A级景区,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卖土特产,一年可以挣不少钱。”潘平福笑着说。修缮一新的老街,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门前摆放的年货摊位充满水乡特色风情,有自酿米酒、熏鱼腊肉、各色糕团等。“年前开始游客就多起来了。这两天,游客更是多得不得了。”河岸两边的店铺老板们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荻港村自古就有“苕溪渔隐”之称,被作家舒乙称为江南最好的小镇。“生态和文化,是我们荻港村的两张金名片。”近年来,荻港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桑基鱼塘系统,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带动村民共富。和孚镇党委委员、荻港村党总支书记杨升辉说,“今年,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将迈出更大步子。在桑基鱼塘核心区,投资亿元打造的树蛙部落高档休闲民宿集群将在年底前完成;大运河博物馆正在规划设计中……”

  欢声笑语伴随着春节的喜气吹拂过这座千年古村。浓浓的年味里,荻港正在焕发新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图说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 综合
   第08版:专题
民俗文化闹 千年古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