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万多根废弃线杆何以冲刺“清零”

废弃线杆拔除现场
施工人员 人工拔杆
“一杆一策”商讨拔杆方案

  1月28日上午,吴兴区八里店镇紫金桥村戴家庄的一处路边绿化带内,施工人员拿着铁锤、钢筋剪等工具,小心地将废弃电线杆进行截断。“因为村里的路太窄,无法使用吊车,辛苦他们了。”一旁的村民说,这根杆子多年不用,杆体都有裂痕了,看到被拔除,心里踏实了。

  在现场,市建设局副局长颜亮告诉记者,自5个月前我市启动全域专项整治工作以来,该局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等9家单位,累计排查废弃线杆25300杆、拔除25179杆,拔除率99.5%。因客观因素制约而剩余的121杆,目前正在攻坚推进中,确保下月底前全部拔完。

  从“两万余”到冲刺“清零”,废弃杆线整治何以势如破竹?

  文/记者 徐斌姬  本版图片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提供

  看见问题

  一地曝光全域整治

  在我市,“拔刺”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词,究其原因,还得从去年8月26日针对全市城乡废弃线杆启动的那场专项整治行动说起。

  “15根废弃电线杆全部拆除,路面视野瞬间开阔不少,尤其是社区门口不再添堵,保障了居民进出的安全。”虽然距离拔杆已经过去好几个月,吴兴区龙泉街道市陌二社区副主任孙元通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中仍透着喜悦,“没想到困扰居民十多年的问题,曝光后几天时间就彻底解决了!”

  孙元通口中的“曝光”,是指去年8月24日晚,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栏目《看见》第27期刊播,曝光了中心城区部分小区和街头巷尾的一批废弃线杆,由于权属不清迟迟没有处理,不仅影响道路交通,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当时,孙元通面对镜头感叹道:对于废弃线杆,居民反映强烈,但落实较难,之前社区多次向有关部门求助,能够识别权属的线杆得到了处理,而没有明显标识的杆子就被搁置了。

  除了市陌二社区,在《看见》栏目的报道里,中心城区大线场路、田盛街、莲花庄路、市陌路小区等地的废弃线杆也纷纷出镜。这些矗立在小区内、街边、人行道、绿化带里的线杆,上端已经没有线缆,部分杆体甚至已经倾斜。

  根据2017年12月发布的《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湖州市中心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要及时处理、拆除废弃无用线、杆,责任单位为各管养单位。然而,各单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现在已经无法辨认这些废弃线杆是否属于自己单位,另外也不清楚之前是否使用过这些线杆,所以没办法独立承担拆除工作。

  和众多城市一样,废弃线杆因无人认领而久拖不决的现象在我市存在普遍性。这些有碍观瞻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的“无用设施”,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市民心中的一根刺。那么,谁来“拔刺”?

  作为确保“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力抓手,《看见》栏目舆论监督报道播出当晚,相关单位集中收听收看,连夜研究对策、迅速推进整改。

  根据“一地曝光、全域整改”机制,各地举一反三、全面排查,聚焦“顽疾”靶向“拔刺”,一场席卷全市的废弃杆线整治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解决问题

  “小题大做”办好办实

  “废弃线杆退而不休是个老大难问题,整治前我们通过智慧城管巡查,三年时间在系统中发现了173个相关问题,由于涉及单位多,协调存在一定困难,最终仅71根电线杆被处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协调处处长徐一青说,此次整治多方发力,系统中剩下的102根电线杆均已清零。

  诚如徐一青所述,废弃线杆处理难,首先难在权责不清。我市明确建成区内的线杆由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建成区外的由建设局负责,拔除后的废弃线杆统筹循环利用。

  协作联动,是此次废弃杆线全域专项整治的主旋律。拔杆过程中,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施工人员严格规范操作,执法人员拉好警戒线,设置警示牌和反光锥,做好行人和过往车辆疏导,确保全程安全有序。每次线杆拔出后,工作人员当即对杆坑回填夯实并清理现场垃圾,及时还路于民。

  下好“一盘棋”、拧成“一股劲”、坚定“一条心”的背后,缘于我市明确了区县主管部门、镇(街道)、村社及线杆产权单位工作职责,将线杆排查、整治、管理及维护等工作定格、定责、定人。

  开通市建设局拔杆热线“0572-2681818”,同步制订废弃线杆热线办理机制,落实专人接听承办,推动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产权部门“一管到底”、基层群众参与监督工作的格局。

  根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各区县明确落实城区、乡镇以及农村三个层级,线杆产权单位、属地条块结合方式,深入开展排查整治。

  从第一次汇总数量只有4160根,到后来经两次督查和开通“拔杆热线”邀请群众举报,最终确定全市存在废弃线杆2.53万杆。

  把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办好办实,把城市治理的鸿篇巨著落小落细,坚持“小题大做”“大题小做”,让整治一往直前,好评如潮。

  吴兴区爱山街道狮子巷社区居民张晓英说,原本小区和周边废弃电线杆遍布,不安全也不美观,自去年10月一次性拔完后,感觉清爽多了;吴兴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村民许芳华说,家门口的这根废弃线杆占去了路面近半米,车行至此,弯转不得,直行也不畅,拔掉后终于除去了“心头患”……

  拔刺就要“稳、准、快”的背后,是作风的“硬、真、实”。

  “老旧小区内楼群密集,道路狭窄,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只好运用人工拔除、板车接驳的方式清理废弃电杆。”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运检部负责人王建锋告诉记者,整治遇到困境时,现场办公的部门和相关单位总是以“分内事主动干、交叉事抢着干、分外事愉快干”破难推进。

  整治过程中,各地开动脑筋,推出创新举措。比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就选取了线路较为复杂的一段公路,推行“多线并杆、共享共管”新模式。即在原本多家电力、通信公司各自为营的自造杆线全部拆除的基础上,建造可同时接纳多根线路的高标准电杆,统一接入各家线路,并由各家公司各自管理一段杆线,负责运营检修维护。

  下渚湖街道负责废弃杆线整治的干部俞绅豪解释道:“这样既能保证各样功能需求,又能合理分配杆线资源,易于美化和维护。”

  以百姓心为心,随着一根根废弃线杆倒下去,“闻风而动、闻过则喜、闻鸡起舞、事不过夜”的工作作风正在全市党员干部中立起来。

  杜绝问题

  以督促改闭环管理

  1月6日,市“看见办”会同人大政协监督专班、市传媒中心组成4个督查组,对全市废弃杆线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第二轮暗访督查。在偏远农村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区域零星发现11根未拔除废弃线杆,相关区县即知即改,目前已拔除完毕。

  如何确保废弃线杆彻底拔除,拔除点位修复到位?我市用“开展以督促改,落实闭环管理”作答。

  一方面,各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各线杆产权单位,通过对整治前后照片进行对比、“一杆一档”资料归档检查、废弃线杆拔除情况核对等举措,持续深化废弃线杆深化排摸整治。

  另一方面,根据专项整治行动时间表,分别开展多轮专项督查和暗访督查,市“看见办”根据督查情况,向发现问题的6个区县下发《全域整改问题警示单》,区县纪委谈话提醒区县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23人次,通过以督压责、以督促改、以督提效的方式,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见行见效。

  据了解,眼下,我市正在加快出台《湖州市城乡架空线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线杆立杆的申请备案、规范设置、日常管养维护、执法督察等管理体系落实落地,形成全市线杆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另外,指导区县出台各地城乡杆线管理制度,确定牵头部门,落实各方职责。目前,吴兴区和德清县杆线管理制度已经出台,从源头上杜绝废弃线杆产生。

  “对照2月底清零的目标,我们正继续深化全域摸排,重点对国省道等道路两侧、城乡接合部、镇村周边等区域进行深度排查。”从市废弃杆线整治行动专班获悉,接下来将坚持“定期查+随机访”,持续深入开展废弃线杆排查整治及“回头看”行动,对“一杆一档”资料、废弃立杆拔除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攻坚成果。

  “去年6月,我市创新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后,全媒体监督栏目《看见》跟着推出,截至1月6日,已播出130期,废弃线杆、扬尘污染、一厂多租、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等共性问题实现全域整改,在解决问题中推动了各级干部转作风、提能力、促发展。”市“看见办”整改推进组组长孔亮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图说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 综合
   第08版:专题
两万多根废弃线杆何以冲刺“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