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最天真烂漫快乐的人生阶段,但也会受心理问题困扰,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情绪,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凸显,近期“胡鑫宇事件”更是敲响警钟: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据苏州市广济医院(市心理卫生中心)统计,少儿心理门诊量逐年递增,就诊年龄也有所提前。以这个春节为例,不仅门诊量增加,住院病区刚过元宵节就满员了,要知道春节本是短暂的空床期,往年少儿精神科病房都要过完正月才陆续收治满员。
虽然从数据看,少儿心理门诊的就诊人数在增加、少儿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让人隐忧,不过其中也有社会更加关注少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因为重视,才有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好事。
如何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首先得重视,不能简单把青少年的一些情绪当成矫情或者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不能忽视或者选择无视已经肉眼可见的情绪变化和不止一次的情绪表达,要真正把少儿的心理健康当回事。其次,要找原因寻对策加大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引导、疏导。心理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虽然形成的原因与诱发因素具有复杂性,但还是能找到一些共性的原因,比如学习上的压力与挫败感,又如家庭关系紧张缺乏沟通的空间,再如挫折教育的缺失等。有了心理疾病治疗固然重要,但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更应该把预防做在平常,拿出倾听的姿态,尊重他们的想法,营造轻松的、可以随时敞开心扉交流的空间和氛围,及时把压力与困惑化解,避免形成积压。
如何当好父母需要学习,如今家长学校、育儿书籍不少,作为家长应该学习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情绪疏导的技巧,合理设置学习与生活的平衡,尤其要改变唯学习唯分数的思维,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与普通,给孩子心理减负。对于学校而言,要真正让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包括任课教师发挥作用,不仅要开设心理课堂教授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更应该在日常用心、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与体验。
(杨仲,载《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