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地村通过整村搬迁、土地流转,让2000多名村民成“东家”——

“麻雀村”的致富密码

  通讯员  马卫平  钱超  记者  张慧莲

  走进长兴县小浦镇高地村,一幅多彩田园风光图景映入眼帘。笔直的道路纵横在田园中,千亩油菜花开得正旺,吸引不少游客。

  “现在这幅图景是土地整治后的样子。三年来,我们搬迁了280多农户,用100多亩的荒地换来了1000多亩的良田;通过一个公司盘活2700亩土地,使2982名村民成为‘东家’;村集体经济由5年前的50万元增加到510多万元。”高地村村委会干部钱超指着花海,罗列出了一组组数据。

  高地村下辖18个自然村,原先从空中俯瞰,就像一个个斑块,把完整的一片田园分割开来。村庄的“小”和“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脏”和“乱”。

  “能不能在靠近县城的施家巷自然村闲置土地上建造一个中心村,把这些‘麻雀自然村’搬迁到一起,让出土地,整田成片呢?”2019年11月,村党总支书记金瑞章在参加完镇里的“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会议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拆迁政策如何落实?中心村建在哪儿?手续怎么办?金瑞章告诉记者,想法有了,怎么着手落实心里没底。“我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咨询过,也向小浦镇党委政府汇报过,还外出取经向专业人员请教,镇里看到我们有这么大的决心后,把我们作为土地整治试点村,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个多月马不停蹄忙碌,项目计划初步形成。拿着漂亮的中心村效果图,在村党员干部、乡贤、“杏福义工”的共同努力下,280多户农户签下了搬迁协议,使得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房屋、土地整理工作同期推进。

  “该如何发挥这片土地的作用呢?”看着连成一片的2000多亩土地,金瑞章和村班子成员开始了新的思考。“听听村民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经过座谈了解、入户调查,得知85%以上的农户选择土地承包出去。于是,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工作在高地村推行。“为了更好维护村民利益,有利于流转后的规范运作,在村委会指导下成立了高地村高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瑞章介绍,本着村民自愿的原则,由公司和800多户农户以每亩850元补偿费的标准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并进行了公证,让农户们吃了“定心丸”。

  2000多名村民摇身一变成为了“东家”,“高景”公司成为“管家”。村里农事经验丰富的20多位村民被聘为“专家”,土地补偿捧牢了饭碗,参与管理又有了一份收入,村民乐在心头。

  据介绍,土地流转壮大了集体经济,仅管理费一项,村里就有了60万元的收入。高地村在整理农田的同时,还对“沉睡”多年的工业用地进行盘活。村经济联合社通过法院拍卖的渠道获得了位于长牛线东侧30亩土地的使用权,通过修、改、造,建成仓库、厂房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20万元。加上山林承包金、上级项目性补助等,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510万元。

  集体经济强了,村里的公共事业有了保障,村里的特困人员由村出资供养在养老院安享晚年。村里每年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600至2000元不等的补助费,家家户户的老人都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工业强村、农旅富民’。村里将依托盘活的工业园区,以村企合作的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发挥成片田园的优势,把农业观光带与村历史遗迹等连成一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实现乡村共富。”谈到高地村未来的发展,金瑞章信心满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麻雀村”的致富密码
吾家有“站”初长成
森林防火 同台竞技
G50高速长兴段下半年改扩建
“我一出生就跟亚运结了缘”
下月起湖城养老护理员可领津贴
湖州市公平竞争审查白皮书发布
近邻一家亲 有难大家帮
市首家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