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鹮人工繁育种群产下今年第一批蛋

经过重新配对,产量有望再突破

  记者  忻媛

  本报讯  每年3月到7月是朱鹮的繁育期。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近日传来好消息,人工繁育的朱鹮种群开始产蛋,首批共2枚,由此也拉开了2023年孵化季的序幕。

  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工作人员袁李莹介绍,编号为11-7的朱鹮蛋,来自11号笼第7个窝;还有一枚编号为12-3,来自12号笼第3个窝。朱鹮的蛋比鸭蛋大,比鹅蛋小,蛋壳淡青绿色,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据悉,两枚朱鹮蛋都是3月13日早上发现的,重量大约在75至80克,目前已被放入孵化器,在37.5℃的环境下进行孵化。

  记者了解到,一般3月15日左右,朱鹮开始产蛋,个体产蛋量在4枚左右。“今年较往年略偏早,后续会陆续进入产蛋期。”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负责人、德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邱国强告诉记者,大部分朱鹮蛋都将在繁育基地进行人工孵化,利用孵化器、育雏箱等设备,保证孵化和育雏期间的温度、湿度等,让它们健康成长。

  据介绍,朱鹮的孵化周期约为27天,孵化季结束后,朱鹮“宝宝”将进入笼舍开始学习如何独立生活,就像小朋友开始“上学”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优生优育”,今年朱鹮人工繁育种群全部根据其DNA进行了重新配对,避免近亲繁殖。而重新配对后,今年朱鹮的产蛋量与受精率也有望再突破。

  据了解,在攻克了饲养、繁育、野化等技术难关后,湖州在德清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种源基地,目前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669只,其中野外种群287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版
你的要求 我来满足
我市开展“安心充电”强制检定
乐享“夕阳红”
湖州职院开了一家“实验民宿”
社区邻里节 拉近邻里情
朱鹮人工繁育种群产下今年第一批蛋
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资金监管
守护生命的“高速公路”
净化文化市场 营造健康环境
普拉提工作室搬迁,会员能否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