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生命的“高速公路”

  记者  张璐 

  “陆医生,我现在已经能绕着西湖走一圈了!”看着手机微信里弹出的这条信息,市中心医院脊柱微创诊治中心负责人陆骞赶紧截图发在科室群里,同事们看到后纷纷发来开心的表情包。

  说起这个患者,陆骞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的两次微创手术相隔30年,恰好见证了他们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三代人的“传承”。

  3年前,陆骞第一次见到老人,是在医院门诊。他说自己特意从杭州赶过来,想找30多年前给自己做颈椎微创手术的蒋医生,因为前几年他的胸椎也出现了相似的问题,导致行动不便,走路特别累。虽然在其它地方也做了手术,但是恢复的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老人口中的这位“蒋医生”,正是市中心医院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的“第一代”——主任医师蒋雪生。

  “因为脊柱本身很脆弱,又涉及到人体的重要神经,手术过程常常是毫米级的操作,所以脊柱外科的医生也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陆骞说,这位老人第一次做手术时,自己还在读高中。因为难度高,当时全省能开展脊柱微创手术的医院并不多,而市中心医院那时就已经开始了颈椎和腰椎部位的脊柱微创手术。

  这一次,市中心医院脊柱微创诊治中心团队在详细了解老人的病史后,又仔细做了各项检查。考虑到老人的年龄以及胸椎做过开放性手术,他们决定为患者实施胸椎脊柱微创手术,而这是脊柱微创手术中最难的。

  这次为老人手术的,除了当年的主刀医生蒋雪生,还有脊柱微创诊治中心团队里的陆骞和年轻医生莫占峰等。整个团队做了精细的术前规划,利用现有的脊柱内镜技术,确保术中操作精准无误。

  “我们的人体通过大脑来发出运动指令,而脊柱好比一条高速公路,这些指令装载在脊髓里,通过这条高速公路到达指定的位置,让人体能够运动自如。脊柱微创诊治中心的工作,就是确保这条高速公路的通畅。”陆骞说,近年来,脊柱退变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定、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日益增多,传统的常规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均次费用较高、康复慢等都是困扰患者的烦心事。而他们脊柱微创诊治中心正是希望不断地完善学科手术策略,用精准、安全的微创术式,来提升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版
你的要求 我来满足
我市开展“安心充电”强制检定
乐享“夕阳红”
湖州职院开了一家“实验民宿”
社区邻里节 拉近邻里情
朱鹮人工繁育种群产下今年第一批蛋
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资金监管
守护生命的“高速公路”
净化文化市场 营造健康环境
普拉提工作室搬迁,会员能否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