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婧钰
本报讯 “感谢你们为农家书屋赠送的书籍,让村民能在闲暇之余,通过阅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日前,在收到新华书店“书香下基层”赠阅的书籍后,杨家埠街道和桥村党委书记王水方开心地说。
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载体和重要阵地,也是村民寻求知识的充电站和休闲站。近年来,随着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丰富的乡土文化逐渐得到关注。“送书下乡只是促进全民阅读的一种形式,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街道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杨家埠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位于志合村的郎部抗日纪念馆,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据悉,该馆展示了出生在潘店村的抗日民族英雄郎玉麟,率领浙西第一支抗日游击武装“郎部”抗战的历程。据一手筹办郎部抗日纪念馆的潘店村党支部原书记金柏林介绍,最初郎玉麟的相关资料只能搁在由村办公楼两个小房间充当的村史馆里,几乎无人问津。现在,郎部抗日纪念馆已成为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接待人数过万人次,关键是得到了政府的投入和推动。
此外,该街道通过组织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和访问学者开展乡创行动等,培养文创人才,助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半个月前,25名曾在杨家埠街道和桥村插队的知青集体返乡,共同见证第二故乡的发展进步。“大家对村庄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深受启迪。”和桥村退休教师何凤龙说。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杨家埠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要让村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得到精神上的滋养,而且要通过文化展陈、文创产品、拓展教育等方式,反哺乡村文化建设,将其融入村民生活与乡村发展之中,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让乡村文化新生活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