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 妍
本报讯 安吉县近日举行了一场公益生态祭活动,18名参与竹林葬的家属在竹林中,郑重地向逝去的亲人献上青团和鲜花,寄托深深的缅怀与敬意。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为积极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殡葬领域的成果转化,我市正围绕“殡、葬、祭”领域,全域推进节地生态殡葬综合改革,努力打造湖州示范样本。
据介绍,节地生态殡葬也称“绿色殡葬”,它以不占(或少占)土地、不保留骨灰、不单独立碑为特点,可分为竹林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形式。从2017年起,我市就停止了新建乡村公益性墓地的审批工作,全力打造以骨灰堂为主,不保留骨灰的树葬、草坪葬为辅的节地安葬设施体系。
“尽管没有墓碑和墓穴,但这种以‘回归自然’为主旨的生态殡葬方式为后人节约更多土地,也践行了‘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的理念。”据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介绍,伴随着绿色、生态、文明丧葬理念的不断推广,生态殡葬方式在湖州正逐渐为市民所接受。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骨灰堂127个、树葬点30处,其中19个节地生态安葬(放)设施被评选为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镇(街)级骨灰堂覆盖率达93.5%。
同时,为积极推动移风易俗,我市还对采取生态节地安葬的给予一定资金补贴。据悉,自2019年以来,全市已对5720人进行了节地生态安葬奖补。
“今年,我市还将全力推动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预计年内将实现镇(街)级骨灰堂全覆盖,同时我们正在牵头起草《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指南》国家标准。”该负责人介绍,该标准将依托湖州生态文明优势,吸收各地成熟做法,向全国提供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依据和指引,推动培育和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