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妍
慈心善愿,汇爱成河;追求至善,实干有我。
在湖州,随着慈善机制不断完善,慈善组织不断涌现,慈善项目不断丰富,慈善力量不断夯实,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理念蔚然成风,慈善事业欣欣向荣、大步向前迈进。
“湖州人崇善行善,与湖州越来越浓的慈善文化息息相关。”市慈善总会、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来,我市按照《慈善法》,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的要求,赓续传统慈善文化,整合现代慈善理念,将慈善文化传播研究视作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工程,从平台、载体、项目三个维度精心厚植慈善文化,打造慈善文化软实力。
平台是慈善文化植根的基础。五年来,湖州坚持实体建设与平台创新并举。市慈善总会相继与大东吴集团联合创立了全省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东吴慈善文化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还聘任了51名省内外专家学者、资深慈善工作者为慈善文化研究员。2021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决定在研究院建立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湖州研学基地,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地市级设立的首家慈善研学机构。为打造慈善文化“六进”有力抓手,2021年市慈善总会联合各区县慈善总会启动了“百千”慈善文化实践(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计划用3到5年时间在全市创建1000处慈善文化实践基地、100处慈善文化实践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已创建实践基地210处、示范基地94处。
载体是慈善文化传播研究的窗口。五年来,湖州坚持理论研学和普及推广共进。高质量编印发行《湖州慈善》季刊,每周播出《慈善星期六》电视栏目。2020年6月,举办了“慈善组织与突发事件应对”学习研讨班;2020年8月,面向长三角城市群举办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新时代慈善”为主题的首届南太湖慈善论坛;2021年6月,举办了“社会治理与现代慈善”学习研讨班;2022年9月,圆满承办了中华慈善论坛2022与全国慈善会系统高级人才研修班暨第二届南太湖慈善论坛;与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轮流承办了“现代慈善与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与慈善志愿服务”“东西部协作与现代慈善发展”三届浙陕(陕浙)慈善论坛,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慈善公益界打响了湖州慈善文化的品牌。本月,2023年度中华慈善总会会员暨慈善高级人才培训会在湖州开班。同时,通过创设“丁莲芳慈善文化超市”,推出慈善讲堂、慈善直播间、论善堂、慈善书画班等创意慈善文化产品等,为慈善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开辟了新路径。
项目是慈善文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五年来,湖州坚持在守正创新推动慈善文化落地见效中扩大了多元参与的慈善力量。“慈善一日捐”成为人人向善、全民行善的品牌活动,社会参捐率逐年攀升;“慈爱湖州”网牵手“南太湖号”,让线上筹款能力大幅增强,累计筹款2309.45万元;面向对口支援地区实施70余个帮扶援助项目,让爱心走出湖州、走向全国;新冠疫情发生后,市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启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项募捐行动”。据统计,五年来,湖州市慈善总会慈善项目和公益活动支出3.39亿元,较上五年增长124%。
随着湖州慈善文化传播研究的深入推进,湖州慈善的“善基”越来越深,越来越稳,五年来,有150余万人(次)以捐赠等形式奉献了爱心;慈善总收入超4亿元,惠及慈善对象200余万人(次)。善行湖州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