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精神富有市域样板系列谈①

多些“看得见”的打开方式

  怎么才算精神富有,1000个人也许会有1000个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是生活在崇德向善、邻里和谐社区里的一份感动;有人认为是出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丝惬意;也有人认为是浸润在家门口城市书房的一种充盈。

  相较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似乎难以去衡量、去界定,更多的是停留在人们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但随着对共同富裕内涵、外延认识探索的全面升级,无形的精神富有正迫切呼唤更多“看得见”的打开方式。

  事实上,看似抽象的精神富有,也有着具体的基本要件。比如,理想信念、文明素养、心理素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这都是影响精神富有的关键变量。近些年,围绕这一时代命题,湖州从未停止探索实践。从擦亮“浙江有礼·湖州典范”品牌到创新市域精神富有评价指标体系,从挖掘最美人物、推广最美现象到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走出了一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城乡均衡为特点的发展路径。吴兴“一元·益愿”志愿服务、南浔“最美家风+”、德清德文化、长兴“文明诚信码”、安吉乡村博物馆等一个个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载体,犹如一把把“有形的钥匙”,开启了精神富有的无形大门。

  实践证明,看似虚无缥缈的精神富有,实则有着具体可循的抵达路径。说到底,精神富有,关键要让百姓有感;让百姓有感,关键是付诸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走心实践。把抽象的大概念变成一个个可感知、可落地的小载体、小抓手,精神富有自然也就呈现出多样化的打开方式,进而可触可及。

  (本报评论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公益
多些“看得见”的打开方式
我市启动国际博物馆日 和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
同心迎亚运
198份协议的背后
污水仍然存在
严务本同志逝世
为了绿水青山间的“小精灵”
遗失启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