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八战略”在身边 沿着总书记足迹看湖州

“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

——湖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历程回顾之三
建设中的南太湖新区CBD。记者 项飞 摄
(资料图片)
扫一扫,观看视频

  中共湖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太湖保护和开发一直十分关心、非常重视,多次提出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2003年9月,他强调“作为太湖明珠的湖州要打响太湖和生态两个品牌”;2005年1月,他指出“太湖的文章方兴未艾,这是一个很宝贵的资源”;2006年8月,他在南太湖畔开展专题调研,对南太湖开发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规划、特色、生态等问题作出明确要求;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湖州“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湖州推进南太湖开发建设、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遵循和根本指引。20年来,湖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不移致力于南太湖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不断创新举措,扎实工作,使南太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南太湖开发建设的历史维度

  2006年8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州调研南太湖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工作时指出,关于南太湖的开发,是湖州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需要充分关注的问题,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是基于湖州所处的时代方位、区域形势和现实要求三个维度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湖州市开启南太湖开发建设的“指南针”。

  1.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周边城市迅速崛起的同时,太湖水生态不断恶化,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2000年前后,党中央、国务院把太湖流域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并明确要求治理太湖目标高于淮河流域、要求严于淮河流域、力度大于淮河流域。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湖治理是实现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前提。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高度重视治水问题,把水环境污染整治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了“规划建设以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为重点的一批安全饮水、科学调水、有效节水、治理污水的‘四水工程’”。作为太湖流域的重要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湖州市开启南太湖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妥善处理开发与治理的关系,既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区域形势的紧迫任务。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长三角地区呈现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各城市竞相发展的新态势,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规模更高、范围更广、领域更多的省级政府协同治理模式开始出现。2001年,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政府共同建立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逐步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面对长三角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趋势,湖州市迫切需要拓展发展空间,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新一轮城市竞合发展中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努力提升在长三角区域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3.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来看,进入新世纪后,湖州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表面上是要素制约、竞争加剧、环境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实质上是传统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这就要求湖州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平台上集聚要素资源,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经济产业结构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湖州是太湖流域唯一以“湖”命名的地级城市,拥有65公里湖岸线的良好生态环境,湖光山色、山清水秀;拥有便利的区位条件,距离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都比较近。在周边城市旅游开发逐渐饱和的情况下,原生态的南太湖适度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如果把原生态的南太湖进行适度开发,变成一个旅游产业,那么,不仅对湖州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贡献,对湖州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个贡献。

  二、南太湖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太湖保护和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指明了南太湖不仅仅是湖州国土区域坐标上的地理空间,更是城市发展坐标上的经济空间,其关键意义在于它是湖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州市始终把准前进的航向,在发展思想、发展战略、发展路径上,多层次、立体式推进南太湖开发建设。

  在发展思想上,湖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为指引,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基本要求,明确将南太湖开发建设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推进。2006年9月,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快南太湖开发建设的重要精华精神,提出要紧紧围绕“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特色定位,处理好利用与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充分利用好湖、漾、山等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太湖南岸旅游度假胜地。为更好统筹南太湖区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工作,2006年专门成立了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管委会的主要职能就是参与编制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负责编制分区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度假区旅游业发展战略以及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等,有了体制上的保障,南太湖区域的开发建设自此驶上快车道。2019年6月,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指示精神,湖州南太湖新区成立,通过创新体制、整合机构,有效实现了太湖旅游度假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了优质资源集约利用、优质产业加速集聚、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发展战略上,湖州始终锚定“向湖而进、滨湖发展”的战略方向,持续谋划实施城市发展的重大方略。2003年4月,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推动由“苕溪时代”迈向“太湖时代”,明确要求湖州不能安于传统的定位和已有的成绩,必须跳出固有的发展思路、格局和模式,在跨域发展中创造南太湖的新辉煌。这是市委着眼于新世纪初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谋求实现新跨越、建设大城市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湖州开启滨湖发展、推进南太湖开发建设的战略起点。2007年,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这是市委在深刻分析湖州发展趋势、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湖州举太湖旗、打太湖牌,加快推进滨湖发展,加速迈向“太湖时代”的重要标志。2022年,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高水平打造实力新湖州、活力新湖州、品质新湖州、人文新湖州、美丽新湖州、幸福新湖州,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展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是市委站在新发展阶段,作出的新谋划,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辟“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新境界的新使命,也是湖州市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担当,吹响了南太湖开发建设新一轮发展的前进号角。

  在发展路径上,南太湖的开发建设由环境综合整治入手,走出了一条以区域治理为先导,迈向块状推进、全域提升的线性进程,带动了城市形象、城市品质的整体跃升。早在1998年前后,湖州市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展了“零点行动”,以工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实施对南太湖畔污染环境的集中整治,开启了南太湖环境综合治理的序幕。2006年,习近平同志调研南太湖保护开发工作后,湖州市围绕南太湖重点区域,实施了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渔民上岸、河道清淤和污水处理等系列工程,实现南太湖畔重点区域面貌的改善提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指示后,湖州市以《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为蓝图,以沿太湖65公里岸线一体化开发为契机,全力推进滨湖岸线资源整合力度,引进特色项目,在休闲旅游、环境治理、产业布局等方面统筹协作,提升整个南太湖旅游资源的品质,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国际生态经济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了城市北进、滨湖崛起。

  三、南太湖开发建设的历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湖州在探索前行中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20年来,湖州市牢记嘱托,始终锚定“向湖而进、滨湖发展”的目标方向,砥砺奋进、实干争先,推动南太湖区域实现美丽蝶变,提升城市颜值品质。

  1.环境整治成绩斐然。太湖治理,治水为先。南太湖的开发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密不可分。从2006年起,湖州举全市之力强力推动南太湖畔污染企业关停、渔民上岸、污水处理、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工程建设。2007年至2016年间,累计关闭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500多家,关停太湖沿岸5公里范围内“产能落后、治理无望”的企业34家。与此同时,从2014开始,湖州市启动第二轮“治太”工程,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先后实施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扩大杭嘉湖南排等四大工程,实现“治太”工程逐步从单一的防洪保安向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三水并治”转变。党的十八大以后,环境污染整治立体推进、纵深发展,先后实施了“五水共治”和矿山综合整治修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专项行动,推进太湖和溇港水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湖鲜一条街集中整治等南太湖沿线环境治理提升工作,逐步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项目招引、产业转型是南太湖开发建设的重点。随着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南太湖区域招商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作用的大项目纷纷落户。5G通讯元器件、滤波器等高端项目的引进落地,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推动了产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成为南太湖区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所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命健康、休闲旅游业、绿色金融、现代物流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南太湖新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构建奠定了重要的支撑力量。尤其是2022年以来,南太湖新区扎实推进“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攻坚克难,加压奋进,成功入选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2个、总投资653亿元,产业辨识度、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平台能级不断跃升。2022年,南太湖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9亿元,同比增长3.2%。

  3.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年来,湖州市全力推进南太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滨湖新城的快速崛起。在高水平建成环湖大堤基础上,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奥体中心、外环北路、长田漾湿地公园、欢乐世界、风帆酒店、奥特莱斯折扣店等重点工程,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改善南太湖区域交通条件,先后建设了太湖路、环湖大堤、同心路、弁山大道、湖山大道、南太湖大道等,拉近了市区和滨湖区域之间的距离,方便了南太湖与北太湖之间的要素往来,申苏浙皖高速湖州出入口和南太湖出入口的建成更是方便了南太湖区域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交流合作。至2022年底,南太湖区域“五横三纵”交通骨架体系基本成型。

  4.滨湖颜值华丽提升。经过20年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南太湖沿岸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美丽颜值跃进提升。无论是依山傍水、蓝绿交织、四季别致等自然景观,还是交通便捷、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等功能完善,以及人文底蕴挖掘、绿色产业发展等,充分展示南太湖发展的整体性、统筹性和现代性,时时可见生态之美,处处彰显生机活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月亮酒店、龙之梦乐园等精品、亮点的不断增加,南太湖开发建设的成效也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肯定。2015年,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全市第一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8年,太湖旅游度假区被亚太旅游协会授予国际度假大会永久会址,进一步扩大了湖州滨湖度假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全面打响了“滨湖度假首选地”形象品牌。2022年,南太湖未来城入选全省绿色低碳园区,39幢产业大楼全面进入结顶阶段,CBD主地标英姿初现,湖州科技城入选第二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西塞科学谷建设全面启动,青年博士、青年大学生招引率居于全市第一,这些都说明南太湖的开发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20年来,湖州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推进南太湖开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南太湖开发建设要搞好规划、要形成精品、要实现双赢”的要求正在变成现实,一座“滨湖发展、向湖而生”的现代化新城崛然而起。20年来的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南太湖开发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是未来湖州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遵循的方向指引和实践要求。

  (执笔:张守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八八战略”在身边 沿着总书记足迹看湖州~~~——湖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历程回顾之三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