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媒记者点赞湖州高质量发展

  记者  徐震

  本报讯  昨天,中央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州。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3家中央媒体的40余名记者,走访了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和吴兴区,调研湖州在绿色智造和创谷经济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与做法。

  去年初成立的长合区,加快蓄势蝶变成为长三角“地理C位”的发展热土。当天上午,采访团一行分组来到浙江利羿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感受50亿元项目快速招引和博士创业的精彩故事。在利羿精密,企业总经理张彦朝自豪地向采访团介绍:“目前我们产品精度最高达到5微米,并且自主研发了自动化测量设备。”

  “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我在湖州看到了‘落子’的巧妙。”人民日报记者韩鑫说,长合区是湖州一个“年轻”的产业平台,从区域优势、产业布局到营商环境都可圈可点,他相信湖州深耕的这块热土必定大有可为。

  初夏的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青山相向、绿水环村。采访团一路慢行,从西塞山美术馆走到简隐民宿,聆听一个个旧房焕新、点绿成金的乡村故事。“家家户户年收入十多万元,住在景区里、赚家门口的钱。”“村民爱上创业,家里烧饭的阿姨开了西餐厅。”……妙西镇镇长倪健和妙山村党总支书记刘长林一同当起了“代言人”,颇为自豪地向央媒记者介绍。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多次来湖州探寻乡村密码的农民日报记者祖爽,这趟采访依然有些激动。“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年,妙山村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这里曾经是空心村,如今美丽得如同世外桃源。我觉得湖州乡村实现了景美人和,是中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她说。

  下午4时许,采访团来到西塞科学谷,登上观光台,20余幢科研机构分布在绿水青山间。“截至目前,西塞科学谷已建成小型科研院所23幢,聚引各类科研人才 500 余人、科研项目24个,湖州学院、湖州职院等高校院所即将开工建设。”市科技局副局长孔亮精彩“数”说。

  “咱们如何吸引年轻人来创业就业?”中国日报记者樊子豪是90后,对于这个话题格外关注。在得到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创业政策等回答的关键词后,他点赞道:“过去大城市的资源集聚导致一些小城市面临空心化,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弯道超车,吸引了高层次人才发展,湖州正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陈一麟说,湖州的每个乡村都是一个景点,这里靠山吃山、点绿成金。绿水青山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孕育了一个个科创高地,集聚了无数年轻的人才。“湖州的高质量发展密码,值得我们慢慢去解读。”她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版
好风景催生新经济
我市启动“蒲公英计划”
“护航亚运”检查尖兵区域联合行动开展
郭晟:将服务企业放在首位
提升“国际范”
这段河道咋成了“草坪”?
2023南太湖信息技术应用 创新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把握要求找准赛道 在更高起点推进实战实效
央媒记者点赞湖州高质量发展
攻坚克难拼经济 加压奋进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