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恰如其“分” 越“分”越美

湖州生活垃圾分类走在全省前列

  记者  宁杰

  本报讯  如何答好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这道城市精细化治理“必答题”?我市日前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智能设施管理及运维规范》给出了“标准答案”:各类垃圾收集容器应按规使用固定名称、图形符号和颜色,垃圾分类投放点等基础设施GPS定位精度应保持3至15米内、前端摄像机分辨率应不低于200万像素,可回收物收集车应配备智能回收装置实时上传交易信息……

  “湖州生活垃圾分类走在全省前列。这些年,我市基于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包括《生活垃圾分类智能设施管理及运维规范》在内的一系列方案、办法和标准。”市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也正是得益于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今年以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扩面、提质、增效。

  记者从市分类办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05个居民小区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515条商业街全部实行“定时定线”分类收运。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主体自觉践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其中厨余垃圾分出量已达每人每日0.32千克,较2019年增加了52 %,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也从2019年的40.7%提升到65.92%。

  垃圾终端处理量持续减少,资源回收利用始终维持高水平,一增一减之间,是湖州生活垃圾分类社会效益的倍增和环境污染的大幅减少,也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不断增强。“根据省统计局、省分类办最新调查,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群众满意度总分为93.65分,高于全省得分3.68分,已经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该负责人说。

  争优创先的背后,折射着湖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每一个环节、细到每一个个体的体验。吴兴区移沿山村委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和乡贤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管理和监督工作,引导农转居居民参与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湖师附小教育集团井安小学投建“易腐垃圾就地处理站”,将食堂产出的易腐垃圾变为土状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湖城状元街区通过实行租金减免、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员工培训等举措,激励28家商户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破解餐饮单位生活垃圾混收混运乱象……在湖州,一个“全域统筹、共治共享、绿色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已经成型。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前期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先发优势,着力推动装修垃圾箱体清运,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数字化应用,用心用情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深深融入湖州百姓生活。”该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题
中国—东盟企业经贸合作 研讨会暨对接交流会召开
恰如其“分” 越“分”越美
为“关键小事”发声
湖州师范学院赵孟頫美术学院成立
图片新闻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来湖 调研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工地扬尘“锁”不住
一场赛事一座城
以群众事为事 以百姓心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