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洁涵
5月的一个周日清晨,在湖州市仁皇山公园里,朱亮和跑友们热完身,准备本周例跑。这个特殊的跑团里,一半是视障群体,一半是陪跑志愿者,双方通过一根七彩短绳作为纽带牵引着奔跑向前。
“我们开始了,今天先准备跑上3公里!”朱亮在志愿者邹国英的陪伴下率先迈开了脚步,在他们身后,几十位视障人士也在各自陪跑员的陪同下自信奔跑起来。
朱亮是吴兴区朝阳街道居民,也是湖州市盲人协会主席。17岁那年,朱亮的双眼被诊断出急性视神经萎缩,最终失去光明。面对人生的巨大打击,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选择坚强。“残疾是一种考验,不能任由其掩盖人生的梦想。”这是朱亮常对自己的勉励。
在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下,他努力学习盲文、进修推拿技术,并于1999年创办了湖州市第一家盲人推拿所。20多年来,他的企业一直坚持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和按摩练习,为近千名视障人士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政府和残联一直以来的帮助和关爱下,很多视障朋友凭借自己的双手谋生,实现自身价值。但是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因为缺少运动而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最终也失去生计来源。”对于视障人士来说,走出家门都非常困难,参与运动更是一种奢望,朱亮对此深有体会。
朱亮认为开展跑步运动,是能够提高视障群体体质的有效方式,2019年他与热心公益的沈卫东等人,正式启动主要面向视障群体的彩虹绳公益陪跑项目。
视障跑者和陪跑员之间连系的彩虹绳是志愿者们亲手编织的,承载着美好祝福,希望视障朋友都能够冲破“黑暗”,拥有七彩人生。“时间久了彼此会形成默契,通过彩虹绳能相互传递很多信息。”陪跑员邹国英介绍。
从刚开始只有20多人参加例跑,到现在人数已达80多人。4年多,跑团在渐渐扩大,吸引着一个又一个想要冲出黑暗的跑者,和愿意牵着他们一同向前的陪跑员。
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在仁皇山公园或奥体中心附近开展例跑。“每周的例跑,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温暖的约定,一种期待,不再是以往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感觉。”在朱亮看来,跑团活动可以让视障者平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内心更有力量,与社会也融合得更好。
对于未来,他还有更多期待。“希望每一个社区、每一个街道都有这么一支彩虹绳小分队,大家用各自最方便的一种途径去把运动坚持下去。”朱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