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港共富 苕溪共护 许联共创 山塘共美 绿道共享

菱湖擘画“五共”美丽图景

  记者  陈静怡  通讯员  陆志鹏

  本报讯  泛一叶舟,缓渡小河,与家人一起感受千年“淡水渔都”的诗情画意。这几天,在南浔区菱湖镇杨港村长三角亲子乐园·菱湖大鱼鲜森亲子旅游景区,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带着女儿体验塘边垂钓,撒网捕鱼,对这趟亲子研学之旅赞不绝口。 

  进入夏季,旅游开启了旺季模式。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菱湖镇河流纵横、湖漾密布,渔业资源丰富,渔文化源远流长。“前不久,菱湖首届范蠡渔文化节开幕,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与有趣的‘渔都’文创体验,让近3.2万名游客慕名而来。”菱湖镇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菱湖目前成功引进国际垂钓中心、挪威的森林、现代化数字渔业园区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7个,建成后将继续吸引长三角地区大批游客来游玩,预计年收入超千万元。 

  全域旅游让“淡水渔都”焕发新活力,这是菱湖镇擘画“五共”图景,促进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菱湖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杨港共富、苕溪共护、许联共创、山塘共美和绿道共享“五共”发力,“共富工坊”优势,充分发挥农业平台集聚、生态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集聚效应,加快打造一批农文旅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规模经济效应和关联产业发展。 

  养殖户坐在屋里,手机点点就能掌握整个鱼塘水质的变化,在家遥控增氧机开关;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上,供应链合作商的采购需求一目了然,还能通过“数字渔仓”平台对商品鱼进行检测、分拣……眼下,菱湖养鱼正在迎来新模式。而引领这种淡水鱼养殖“潮流”的,是当地一名“80后”博士沈杰。2016年,沈杰辞掉了年薪200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养起了鱼,并且年销售额还达到了5000多万元。 

  “我们积极引进渔创客、‘渔二代’、乡贤等杰出青年人才,鼓励在外菱湖养鱼人返乡深造,积极传承和发扬本地淡水鱼文化。”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菱湖发挥中国渔业协会品牌分会永久会址等本土优势,引进正大集团,加速推进渔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目前,该镇已入驻渔创客9家,年开展校企合作项目4项以上,转化渔业科技成果15项以上。 

  走进菱湖镇东苕溪,波光粼粼,船只来回穿梭,呈现出岸青水碧的生态之美。岸边公园绿道,不少村民前来步行、跑步或骑行,一派灵动水乡美景。如今的菱湖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大优势,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水乡风貌焕发活力,乡土风情淳朴和谐,一幅农旅融合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八八战略”20周年大型融媒体报道
   第08版:区县
和孚人大为亚运献良计
菱湖擘画“五共”美丽图景
“纪审”联动提升监督合力
南浔多措并举强化农贸市场监管
政协赋能农旅推动振兴
团体合作 快乐一夏
消防队员开展廉政教育
东迁社区治理难题“一网打尽”
年轻干部涵养清风正气
荻港古村精绘生态美景引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