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湖州撤地建市40年来,除中央和省委部署开展的主题教育或实践活动外,历届市委结合湖州实际,在全市还组织开展了创新创业大讨论大实践、“两看两比”“四新”主题实践等10余次活动。从湖州党史的视角看,历次主题教育或实践载体,都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牵引作用。特别是新一届市委组织实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经过一年的探索,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市域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历史性突破态势。
突破之一: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补齐了省管县体制下的“市小县大”短板。
多年来,在“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财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助力形成了“浙江模式”。但地市与县之间的领导和从属关系的弱化和市域内资源和管理权限分散化,也造成了市域内各自为政、碎片化发展、都市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历届市委通过加快市区发展、加强市对县考核、强化市县协同等举措,推动了市、区县一体发展,但力量分散、碎片化发展的局面仍未根本扭转。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在体制不变、机制创新的思路下,以“实干争先·奋斗有我”大学习大讨论为先导,以强化政治纪律规矩等制度约束为保障,极大增强了区县领导干部全市一盘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通过变革区县考核办法、创设四季看变化、组团式招引项目人才等载体机制,真正形成了市县一体、同向发力的良好发展格局。
突破之二: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创造了变革时代地方管理的新范式。
市域管理与治理在横向业务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的建设发展,在纵向层级上涉及市、区县、乡镇(街道)和村社的联动贯穿,在运行保障上涉及财税金融土地能源及人才队伍等的优化配置,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和利益取向多样化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使得党委政府面对的管理环境极为复杂。历届市委通过加强考核激励、优化干部队伍素质、健全制度机制等措施,使地方管理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但对照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湖州篇章的艰巨任务,在变革时代新环境下,原有管理模式显得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牢牢把握地方管理的内在规律,统筹管理对象、科学配置管理资源、再造管理流程,在全市域推行“目标引领、差距管理、过程控制、考核激励、以实绩论英雄”管理范式,通过“向人民承诺”、对标省内先进等机制硬化管理目标、引领全年工作;通过迭代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乡镇(街道)书记交流会,创设即时激励、季度赛马、年终考核等机制,实现过程全控制、管理全闭环,以系统论、控制论的理念方法推进地方管理变革,以组织领导和工作的确定性应对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推动了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大激发、机关管理效率大提升、湖州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发展。
突破之三:实干争先主题实践重塑了“百坦湖州”干部群众的精神气质。
自古湖州物产丰饶、生活富裕,人们安享着一份富足而又闲适的“百坦”生活。干部群众精神气质总体淡定谨慎、温文谦让有余,但勇争第一、敢闯敢拼略显不足;追求精致、干事精细有余,但大胆快干、善于创新略显不足。同时党政机关固有的繁复程序导致工作上重部署、轻落实,重内部循环、轻绩效输出,党员干部习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这些问题,虽经“让太湖不再倾斜”解放思想大讨论、作风建设加强年等活动治理,以及党的十八大后着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努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但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与开放迅变、竞争激烈的时代特征还不够匹配,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以造就“最中国”的党员干部、“最中国”的企业家、“最中国”的老百姓为标杆,开展干部比担当、企业比发展、群众比风尚等“六比争先”,坚持以《看见》栏目、区县赛马、部门承诺、乡镇打擂等机制激发广大干部内生动力,以“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金象金牛”评选服务激励企业加快发展,以“实干争先·奋斗有我”“有礼典范·我当示范”倡导全民齐行动,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分分秒秒不耽搁,样样事情都争先,时时刻刻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各个层面形成了“群虎争雄”、激情奋斗的生动局面。“闻风而动、闻过则喜、闻鸡起舞、事不过夜”工作作风,成为湖州干部群众的醒目标签。
突破之四: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扩大了激烈区域竞争下的湖州优势。
资源禀赋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发挥优势、扬长补短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具有“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的生态优势、沪宁杭都市圈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城乡统筹的协调优势,历史积淀深厚的人文优势。这其中“绿色”是我们最鲜明的底色,生态优势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是我们最雄厚的政治资源。从建设生态市到强化生态立市,历届市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注重发挥湖州资源禀赋优势,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让美丽中国在湖州初展样式。但对照“两个先行”和美丽中国“集成之地”“浓缩之地”“经典之地”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在与长三角区域的先进城市激烈竞争中,湖州仍处于下风,自身优势化为胜势的动能未能充分释放。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在发展战略上,遵循“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指引,迭代生态立市要求,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战略目标;在战略布局上,谋划打造“六个新湖州”,以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推进实力新湖州、活力新湖州、品质新湖州、人文新湖州、美丽新湖州、幸福新湖州建设;在战术方法上,坚持扬长补短,深入推进各领域“最美基本单元”建设,推动湖州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在全省全国更加彰显,使“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总之,一年来,市委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总载体、总抓手,在推动市县一体、推进变革重塑、放大湖州优势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推动湖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一年来的戮力实践,给予了湖州广大干部群众以崭新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系统观念是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成功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一年来,市委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实行市县联动、政媒联动、政企联动,优化闭环管理各项机制,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全覆盖、齐动员,推动形成了市县一体发展、部门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实践证明,坚持系统观念是实干争先主题实践顺利推进的思想引领,也是主题实践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启示之二:坚持创新思维是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关键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年来,市委坚持创新制胜,立足湖州实际,实施了闭环整改、动态督查、即时激励等一系列创新机制,应对新问题,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不断推进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走深走实。实践证明,坚持创新思维是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取得突破的重要动力源,有了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才能推动形成各方面奋发有为、实干争先的上扬态势。
启示之三:坚持人民至上是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年来,湖州市委坚持老百姓诉求的“三有推定”、民营企业的“三个第一”等理念,累计拔除废弃线杆25300根,“拔掉了老百姓眼中的刺,种下了老百姓心中的信”,推动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为民之心、为民之志。实践证明,坚持人民至上,是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取信于民、增强人民群众认同感、向心力的关键所在,唯有不忘初心,以有效载体举措推动实现党群同心、政企同心,才能赢得民心、守住民心。
(执笔 吴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