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浙江省委提出了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为此,我市迅速组建专班,研究出台《湖州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28个工作指标和6方面26项具体举措,充实工作运行和推进机制,认真贯彻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双循环”长三角区域重要战略支点,强力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地瓜的根茎在土壤里壮大,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但无论藤蔓如何蔓延,“根”一直在“发芽”的地方,扎根沃土,方能枝繁叶茂。
加快开放合作 壮大地瓜块茎
近日,在南太湖新区经开集团一间会议室内,10多名工作人员正围绕湖州卫蓝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去年6月底,卫蓝一期项目投产,而仅隔三个月,该公司就打算追加投资139亿元建设二期项目。是什么让卫蓝短短数月又决定在湖州这片投资热土追加投资?卫蓝新能源总公司董事长俞会根给出了答案:“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政策有力度。”
湖州卫蓝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南太湖新区的招商部门联合环保部门及时解读政策,为企业节约20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结合企业生产线运行需求,积极向电力部门申请用电保障……一件件小事的汇聚,让企业更加坚定留在新区发展的决心。且随着卫蓝的落户,一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已引进南木纳米、蓝固固态电解液和天齐锂业三个博士领衔的产业链配套项目。
近年来,我市不断做大做强总部经济,让“根茎”深植湖州大地。重塑招商引资体系,构建“链长+链主”的产业链招商模式,建立以沪苏、深圳、北京为中心的“3+N”驻点招商布局,并开展海外招引、央企招引、总部招引等专项行动。同时,聚焦“2+8”平台综合实力五年倍增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平台实力、产业、活力、质效“四个全面提升”。
五年来,我市累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808个,成功落地龙之梦、三一装备、吉利汽车等34个总投资百亿以上大项目,累计实到外资61.2亿美元。并引导外资向主导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高技术实到外资占比由2018年的9.2%提升至2022年的71.9%。成功创建“浙江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获批全省首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
发展交通物流 延伸地瓜藤蔓
企业将出口货物从境内存入场内视同出口,可提前办理出口退税,这个“场”就是保税物流中心(B型)。
借助这一高效模式,湖州凯瑞五金电器有限公司通过货代公司从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出口产品,不仅在“家门口”就完成报关,还能马上申请退税,物流成本也大幅降低。“以前我们通过公路运输到上海或者宁波,再进行报关出口,一个柜的运费大约2600元,现在从湖州B保出去,走铁路,一个柜的运费大概是1700元。”公司董事长李惠明感慨道,新的通关模式缓解了企业的运营压力,让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强。
湖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具有连接长江三角洲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2020年2月、2021年12月,湖州B保、德清B保相继封关运营,湖州成为全国少有的设有两个B保的地级市。
为充分发挥两个B保的功能优势,湖州B保借助打造“长三角绿色内河中心港”契机,构建起河海联运、水陆并举、铁公水衔接配套的立体化交通体系,长湖申航道、申嘉湖航道、杭湖锡航道“三流贯穿”。同时,积极建设规模化临港物流园区,重点发展平台物流、多式联运、供应链物流,打造“一核多园”新格局。以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为核心,创新发展“保税物流+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营管理。德清B保则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为优势,主动融入周边地区物流枢纽网络。
贸易内畅外联 繁茂地瓜枝叶
外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全球经济萎缩、国际形势多变的当下,未来的外贸进出口压力重重。找到新的增长点,是我市外贸需要着力的重点。
成立于2021年的湖州通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营北美、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童饰品、玩具和童装的进出口业务。去年,自营出口、委托代理和跨境电商总出口额超2亿美元。
一家新公司,在短短一年多,为何有这样的佳绩?总经理黄昭辉给出的答案是:公司就是冲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而成立的。他说,传统一般贸易出口方式,对“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童装、母婴类产品不算友好,而如今家门口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一新业态新模式,解决散货出口拼箱的难题,还简化了海关申报手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2020年,我市先后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和湖州(织里)童装及日用消费品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试点,借助国内巨大的产能基础,两匹黑马发展迅猛,逆势而火,已成为湖州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在此基础上,我市在全国还首创“承保跨境电商+海外仓+外综服”模式。
对外,千方百计增订单。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组织境内外参展拓市团组91个,参展企业356家次,出行人数1109人,获取意向订单16.3亿元,有效客户数转化率超40%。对内,多措并举促消费。五年累计完成商贸业重大项目投资446.84亿元,建成3条高品质步行街。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不断提质扩容,老字号创新发展。现代商贸特色镇、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地瓜沃土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大会”、湖州未来大会、“莫干山会议”……
今年以来,我市陆续举办系列活动,深化各领域开放合作氛围,提升城市“政、产、资、学、媒、体”等各方面开放度,扩大湖州开放的朋友圈。
与此同时,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简政放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招引项目、留住投资,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复制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的制度创新成果,探索湖州联动创新区制度创新集成,构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服务体系。以“专班+专员”机制创新实施“助企十法”等稳外贸举措,重磅推出“湖九条”招商引才新政,开放型经济“新十条”、电子商务“双十条”等政策举措,政策供给持续释放,全力打造“产业政策最优市、人才生态最优市、营商环境最优市”。
展望目标
按照“锚定五年、谋准三年、扎实干好每一年”的思路,到2027年,湖州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形成“两高地两体系两枢纽”格局,基本建成“双循环”长三角区域重要战略支点。
到2027年,湖州打造长三角项目集聚高地,成为吸引高端要素强磁场,新引进注册外资企业500家,其中固投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8亿美元;打造高层次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示范新标杆,八大新兴产业链链条更加完善,新引进项目产业链集聚度提升到80%以上,高层次人才集聚度达到80%以上,平台项目集聚度达到90%以上;打造长三角重要贸易枢纽,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节点,市外贸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2000亿元;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多向辐射的区域物流中心,高水平交通强市、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基本建成,“369交通圈”基本形成;打造长三角开放营商品质高地,成为现代化开放治理的示范样本,全力争取建成湖州综合保税区;打造高效率风险防控体系,守牢风险防范的安全底线,应对经贸摩擦机制更趋完善,市场多元化战略、产业链安全布局逐步建立。
文/陈颖
本版部分图片由市商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