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为民初心不变。如何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公安工作中焕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这是一道历久弥新的考题,也是一份浸润着为民初心的答卷。
6月30日,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大会在湖州召开。湖州公安亮出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企业版”答卷上,湖式“枫”景清丽灵秀,吸引着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警务大咖、企业家代表驻足欣赏探讨:湖州把自下而上的“枫桥经验”、自上而下的“浦江经验”以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创新结合,焕发新的光彩。
为何要做企业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湖州公安立足枫桥特点、企业特征、湖州特色,去年在全国首创新时代“枫桥经验”企业版,将“枫桥经验”向企业进一步延伸,创新打造了“e企安·365”工作体系,推动企业自治、共治、法治。
“e企安·365”,谐音“一起安”,即在守护“两山”转化成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护航百姓共同富裕这“三种使命”的引领下,探索构建“党政主导、多方参与”的治理架构工作体系、“企呼警应、接诉即办”的快速响应工作体系、“精准供给、直达快享”的政策支撑工作体系、“护企安商、除险保安”的法治护航工作体系、“系统集成、数智赋能”的多跨协同工作体系和“指数引领、双向奔赴”的效能评价工作体系等“六大工作体系”,以“公安更有为”推动“企业更有感”,提升企业安全感、幸福感、责任感、获得感、归属感的“五感”。
说起该项创新举措,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宏亮谈及初衷:“把企业安全工作抓实,是重大的平安工程。”原来,市公安局前期调研发现,我市企业员工达到60万人以上,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成长型烦恼,比如安全隐患多、矛盾纠纷多、涉企警情多等。以2022年为例,全市涉企类警情占派出所总警情的21.2%,其中涉企纠纷类警情占比55%左右,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数占总量的50%左右,企业员工被骗损失达1.1亿元。
“我们对涉企警情进行专项分析,发现织里社会治理的重头戏依然在企业内部。做好企业自治工作,是促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答题。”织里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爱国介绍。以他管辖的吴兴区织里镇为例,拥有童装企业1.4万家,流动人口35万,年产童装15亿件,占全国童装市场的三分之二,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企业群体大、流动人口多、治安相对复杂,矛盾纠纷数直线上升的难题。织里镇也是全市最早试点“e企安·365”工作模式的地区。经过几个月的试点探索,织里镇涉企消防警情、经济纠纷、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同比分别下降30%、13.5%、9.5%、6.6%,涉企电诈发案全市最少。
一年多来,湖州公安不断丰富和拓展“e企安·365”工作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枫桥经验”群防群治的根本逻辑,“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关于就地解决的关键逻辑,“企业更有感、公安更有为、协同更有力”的目标逻辑,将实践路径走深走实。
何以吸引全国目光?
“湖州‘e企安·365’是一项既费心又走心的创新举措”“自企业落户湖州后,湖州公安民警服务贴心,‘e企安·365’让企业发展一路顺风,企业员工安心暖心”“湖州打造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企业版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此次大会的创新对话环节上,部分专家学者、湖州企业代表和公安机关代表围绕湖州新时代“枫桥经验”企业版畅所欲言。
新时代“枫桥经验”企业版何以吸引全国目光?记者梳理了两个方面,一是从其实施背景看:拼经济成为全国各地的重中之重,拼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拼营商环境,湖州作为民营经济强市,具有典型的“五六七八九”特点,即民营企业员工占到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达到60多万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七成以上的GDP、八成以上的税收和出口、九成以上的就业岗位。湖州公安将“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同优化营商环境、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机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样本”。二是从成效看:今年以来,湖州涉企警情同比下降19%,其中火灾警情同比下降41%;涉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数同比分别下降27%、44%;企业办事时长缩短30%以上;全市企业自行调解内部矛盾纠纷2048起,发现整改消防、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问题2195个,实打实的利好让企业“更有感”。
中国警察协会副会长孙永波对此表示,“湖州公安创新形成‘e企安·365’工作体系,在推动企业自治、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企业治理更好融入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值得充分肯定。”
“枫”景怎么耐看?
一道风景耐看,在于其广度深度。“枫”景亦然。
湖州探索打造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企业版,不仅是警企间的双向奔赴,更是推动全域的共建共治共享。市政协上月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企业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3名市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作发言。大家认为,“e企安·365”工作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分类施策、治理范畴、融合推进、政策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这是我市社会各界共同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企业版的一个生动场景。
“‘枫桥经验’不仅是政法战线的事情,‘e企安·365’工作体系建设也不仅是公安部门的事情,更是社会和谐进步、企业安全发展的法宝。”张宏亮说,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思路,通过整合资源、融合力量、综合手段,多元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部门联动。我市组建由属地乡镇街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组成的“e企安”服务队,建立常态化联席制度,定期走访企业,指导企业建设“平安报表”。如针对织里镇铝制品企业集中的特点,配合“织里净”应用场景,对周边18家铝企生产线实施全流程监管,精准测算铝灰出入厂产量,实现铝灰非法处置零发生。
——行业联治。在织里试点期间,湖州公安就充分发挥16家商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覆盖中小微企业1582家,通过每月召开行业协会例会、开展安全巡防宣讲,切实强化行业自律、规避安全风险、规范合同签订,实现“行内人解决行内事”。2022年,市砂洗协会共化解童装产品质量纠纷58起。
——矛盾联调。大力推进“专岗支撑、多元参与、企业闭环”的矛盾纠纷化解共同体建设,建立由综治信访、劳动保障、治安调解、联调律师、企业义警5支队伍为主体的“5+N”平安志愿者实体平台。积极推动企业志愿者队伍走出企业、服务社会,打造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工作室“平安大组”(由小微企业负责人组成)网上平台,2022年在线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0余起。目前,“e企安·365”工作体系已在湖州全市推广。各区县公安机关围绕当地企业集群、上市板块、工业园区特点,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e企安·365”工作模式。
——南浔公安分局旧馆派出所推出护企、便企、助企套餐,着力解决辖区企业的所需所困。今年以来,南浔区涉企警情同比下降26.8%,电诈发案同比下降20%,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涉企犯罪零发案。
——安吉公安分局梅溪派出所积极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组建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企业服务队伍,专门开展对企服务、指导企业自治能力提升等工作。
——德清公安分局莫干派出所大力发展“民宿管家联盟”志愿者队伍,推动治安联动、矛盾联调、隐患联排,配套民宿“安商”检测指数,着力打造能够与民宿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e企安”民宿版。
文/陆晓芬
本版图片由市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