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党勤
本报讯 《看见》栏目组近日接到群众反映,在南浔区石淙镇有多个养猪场的沼气设施长期处于闲置、废弃状态,存在安全风险。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在南浔区石淙镇羊河坝村,记者找到了一处农场围墙内的废弃沼气设施(见图)。该农场负责人李明章说,该沼气设施是2014年由他出资建造的,但只用了半年多就废弃了。
同样,在该村的建恒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围墙内,记者也发现了一处闲置的沼气设施。
长期研究我省农村能源工作的高级工程师、《看见》专家团智库成员范志斌告诉记者,闲置或废弃的沼气设施,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这些沼气池虽然已经闲置、废弃,但相关的残留物仍有可能持续发酵,人一旦跌落其中,可能会中毒甚至窒息。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沼气设施安全处置工作的通知》,明确农村沼气设施安全处置实行属地管理。然而,石淙镇农业农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辖区的农村沼气设施主要由南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管理。
记者又联系了南浔区农业农村局。据介绍,整个南浔区共有农村沼气设施18个,其中9个闲置、1个废弃,正常运行的比例低于50%。
南浔区农业部门在去年6月与第三方公司签订了农业技术服务合同,为当地的沼气设施提供安全隐患排查和技术指导服务。但记者在当地逸鼎和建恒两家养猪场里,并没有看到相关安全防范措施。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农村沼气设施闲置、废弃的现象,我市其他区县也存在,主体安全意识较淡薄,配套政策资金不完善,专业技术指导欠缺等是共性问题。
《看见》有感
对于闲置、废弃的农村沼气设施,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精准施策、妥善处置。除了沼气设施,也需要考虑还有没有其他类似情况,能盘活的盘活,能利用的利用,把实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