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新”而行

  时间:7月10日

  地点:长三角绿色智造高地

  (天子湖片区)

  撰稿:“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长合区

  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蹲点

  责任记者  施妍

  在长合区86.9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

  7月10日,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潘斯源告诉我,企业刚刚研发的无负极电池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等到批量供货时,将为电池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听到这儿,我立马驱车赶到了金羽新能源,想看看这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产品究竟妙在哪。

  在企业车间的中试生产线上,只见产品部经理付楠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记录无负极电池性能数据。看到我来,他兴奋地捧起了那块豆腐干大小的电池,满眼骄傲:“别看它体积小,但能量密度要比同行高出约20%,而且它成本低、安全性能好,一定是未来无人机电池领域的‘明日之星’!”

  “几年的努力,终于一点点将梦想变为现实了。”谈起不久前在第十五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的收获,潘斯源颇为感慨,“你看,这是我们新研发的440Wh/kg 锂金属电池,它的能量密度是目前行业内商业交付最高的,一亮相就吸引了各方关注。”长合区是全省重点扶持的“万亩千亿”高能级战略新平台,在这片崛起中的未来增长极中,拼的就是科技创新实力。金羽新能源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也有成熟的工程团队,整体联动才能实现1+1>2的效果。目前,企业的首条产线已经进入试生产,产能正在极速爬坡,预计9月将进入满产状态,顺利的话,今年底企业市值有望达到20亿元,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领域一颗新星。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在长合区,向“新”而行的不止是金羽新能源这样崭露头角的新企业,一些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老牌企业也在谋新攀高。

  离开金羽新能源,我又来到了与之相距不远的浙江鑫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这是一家有着11年厂龄的老企业,但总经理鲍金胜口中的“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让我对这家公司颇有期待。

  果然,一进门就在车间里看到了几个新来的“大家伙”。“这是我们新买的甩片炉,一台就要1000万元,现在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等投入使用后,一炉产品的生产时间可以从4小时压缩到2小时,最关键的是能耗能降低30%左右。”鲍金胜说,这次光添置新设备,就花了5000万元,可是从企业未来的发展看,这钱花得值。

  “我们鑫盛永磁是最早入驻长合区的企业之一,之所以选择长合区,主要源于双方对‘创新’的共同追求。”鲍金胜向我透露,今年随着投资超2亿元建设的年产2500吨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投产,企业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目前公司已完成股改,正处于辅导阶段,顺利的话,不久就能实现上市目标。“这是鑫盛永磁与长合区的一场双向奔赴,未来我们也将蓄势赋能,为长合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个个向上的企业与一方向上的热土,在长合区齐头并进。

  回到长合区管委会时已是晚上8时,远远看去这里依旧灯火通明。走进办公楼,只听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在长合人心中,每一天都是新的,创新不止,才是对标对表的‘长合节奏’。”长合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费学梅告诉我,聚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今年以来长合区不断创新打法战法,通过领导联片带头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和基金引商,全力招引国际、国内高端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已新招引高端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16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132亿元,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湖州今天出梅啦 三伏天同步开启
全市污染防治攻坚 半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南太湖新区启动区防洪 排涝工程计划年内开工
闲置废弃沼气池该何去何从?
党建联建聚合力 义诊下乡惠民生
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