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专家”评职称赋能乡村振兴

  种地也能评职称?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引发广泛关注。

  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传递出积极信号。长期以来,在人们印象中,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可如今,农民所从事的具体事务与传统农民早已大不相同,如机械化种植、乡村旅游、电商、非遗等,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正在茁壮成长,成为活跃在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再看职称,职称是对职业能力的评定。在现代社会里,很多成熟职业都有职称评定体系,比如教师、医生、工人等。当下安徽面向长期扎根基层、从事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等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不仅是对职业农民身份的肯定,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职业荣誉感、社会认同感,助力“泥腿子”变成“领头雁”。职称评审制度将打通职业农民成长之路,吸引更多大学生、创业能人投身农村建设,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农民职称评审要“接地气”。与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不同,为农民评职称不应受学历、论文、资历限制,应突出农民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品德、业绩贡献等,从制度层面引导大家爱岗敬业、扎根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安徽明确,在职称评审中,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调整不合理学历和资历,减少奖项和人才称号等限制性条件,健全科学的职称评价机制,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释放出“以成绩和贡献论英雄”鲜明信号。好政策要落到实处,推动职业农民评职称,必须用好“接地气”这把尺子,让那些学历虽低,但本事大、有能耐、善创新的“田秀才”也有公平上升的路径。还要考虑农民对职称政策不熟悉、评审材料不会报等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打破常规、简化手续,打通农民职称评审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农民职称申报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农民评上职称只是第一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评职称不是目的,用好人才是关键。用好职称评审“指挥棒”,鼓励职业农民站上讲台传经验、走进地头解难题、示范引领传帮带,让农民职称“与职相称”。持续加强对职业农民技能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建立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设田间课堂和集中讲堂等,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农村技能人才知识水平,扩大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

  时代在发展,农村在蜕变。安徽是种粮大省,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4位,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至关重要。“土专家”评职称,赋能乡村振兴。着力开展好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充分发挥职称评审正向激励作用,为活跃在广大农村作出重大贡献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专业技术人才,打通职业农民成长之路,助力壮大爱农业、懂技术、善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乡村振兴。

  (何珂,载《安徽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土专家”评职称赋能乡村振兴
正视“山河大学”背后的所需所盼
让自己“粗糙”一点
健身圈,更好建身边
别被“躺着赚钱”忽悠了
让体育热点燃消费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