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自“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启动以来,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度融入主题实践,创新工作举措、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全员实干、全面争先,奋力开辟“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新境界,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市财政局先后获2022年度实干争先“奔跑者”奖,并获市级部门考核一等奖和全省财政系统变革型组织创建优秀试点单位。
重构一键快兑新机制
实干,是美好蓝图成为现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市坚持把“财助营商”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全链改革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重要抓手,针对政策匹配难、资金兑付慢、追踪问效难三大堵点,着力推动模式变革、制度重塑和平台迭代,打造“事前政策集成、事中直达快享、事后绩效闭环”的全链改革,实现财政惠企资金直达快享、精准高效。该项改革于上月入选为全省首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全局上下持续奋斗的结果。为打造企业最有感平台,市财政局迭代升级“政策一键兑”平台,纵向对接省政策直达场景,横向对接市公共数据平台,全面梳理各类惠企政策,进行结构化、标准化拆解整合,实现“一个入口,政策全有”,目前已形成3547条政策集成库。同时,利用湖州城市大脑平台,汇聚市场监管、经信、社保、信用等数据,形成企业数据画像,将画像与“海量政策”快速匹配、智能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深化改革后,创新高效兑付模式是一大亮点。在安全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市财政局将财政惠企资金兑付流程分为认定类、承诺类、申报类三大类。“认定类”是指有明确奖补标准的项目,经部门审定后直接兑付;“承诺类”是指对于符合承诺制规定条件的项目,企业提交承诺函及申报材料后,实行事中预付;“申报类”是指需申报审核的项目,实施常态化申报,精简审核流程、压缩审核时限,实现应兑快兑。
如何构建闭环管理机制?首先,市财政局对项目各环节操作人员的在线审批进度、审批状态和审核意见进行监管,再对惠企资金等数据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政策全流程可在线追溯。其次,借助“企小帮”、政企恳谈会等载体,收集企业政策诉求和反馈,精准制定助企服务清单。最后,定期组织开展惠企政策重点绩效评价,对惠企政策资金发放的地域分布、兑付情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综合评价惠企政策使用绩效。
截至6月底,今年首批通过政策“一键兑”平台兑付惠企资金18.14亿元,超80%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凸显财政惠企资金一键兑付直达快享机制改革亮点,争取列入省重大改革项目,提高全省知名度,同时,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培训力度,多维提升企业知晓率、使用感和满意度。”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
打造绿色财政树标杆
实干争先,如何争先?
自2020年10月我市获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以来,我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统筹推进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绿色金融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高星级绿色建筑。据悉,相关经验在财政部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工作推进会中作经验交流,并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政府采购奖。
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新建绿色工程539个,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878.2万平方米,年节能242.15万吨标煤,形成了“绿色建材带动建筑品质提升,绿色建材促进建筑产业转型”的良好格局。
推动建材绿色化,从源头为绿色建筑打好基础。一方面,我市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项目容积率奖励、新建建筑工业化基地财政扶持等政策,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标准《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技术要求》,为我市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围绕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维等关键环节,我市加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源头加强绿色建筑品质管理。
搭建数字化平台是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有力之举。两年多来,我市建立全国首个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发展服务平台,开发绿色建筑节能低碳“码上管”数字化应用场景,集成在线批量集采、在线检测委托受理、在线开评标等特色功能,实现绿色建材集中采购“一次不跑”、绿色产品“一网通看”。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绿色建材交易金额达8.35亿元,同比增长578%。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发挥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国唯一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的先发优势,迭代开发“零碳建筑贷”“绿色建筑贷”“低碳提效贷”等30余款绿色金融产品,累计发放绿色建筑贷款497.51亿元,带动能源、交通等产业链绿色贷款余额2435.81亿元。
此外,我市高质量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区,将南太湖新区22平方公里的长东片区规划建设为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实现区域内高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同时,依托装饰建材、绿色家居、环保墙材等优势产业,建成大东吴装配式产业基地等25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三星级绿色建材生产企业21家,带动建筑业产值首次破千亿元。
聚焦“三比三拼”提绩效
奔跑就会有风,实干才能先行。
一年来,市财政局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三比三拼”推动全员实干、全面争先。
惠企助企比服务,拼满意度。市财政局围绕省“8+4”经济政策体系,坚持目标引领,强化部门协同,梳理现有专项资金政策,研究提出延续、调整、终止、新增、储备5类政策清单,全力推动实施效果好、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拉动经济明显的财政政策。全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支持,今年以来,全市共争取到2023年省工业专项2.48亿元、省科技专项1.32亿元,分别列全省第四、第三位。
收支运行比担当,拼贡献度。市财政局强化多部门协同发力,厘清存量和增量,盘活空间和潜力,高质量完成收入目标任务。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8.82亿元,增长6.5%,完成年初预算的67.9%,快于序时进度17.9%个百分点。
拼争债券上比能力,拼加速度。市财政局聚焦扩大有效投资,为湖杭高速、如通苏湖铁路等重大项目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全市累计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97.49亿元,占全省限额的7.7%,超GDP全省占比约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强化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周期、各环节,积极争取人大、审计等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以加快债券资金支出和收益收缴机制建立为突破口,全力构建专项债券全链条管理闭环,切实保障债券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实干是大智慧,争先是真敏捷。市财政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深入开展“实干创佳绩,争先‘财’会赢”处室和干部考核。围绕局党组确定的5项承诺、各处室(单位)确定的3项承诺,通过“年初亮承诺”“年中请阅卷”“年末报成果”,以“三比三拼”推动全员实干、全面争先。
展望
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张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下半年,市财政局将站位全局、胸怀大局、把握变局,建立精准高效、直达快享“一套机制”,迭代政策直通、资金快兑“一个平台”;发挥全国首批试点先行优势,打造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国标杆;全力组织收入,力争每季度超序时进度,实现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收入质量走在全省前列;精准把握上级政策导向与资金投向,争取全年政府债券200亿元以上,拉动有效投资超千亿元;围绕“六个新湖州”,迭代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同时深化绩效管理“湖州标准”建设,构建预算绩效“监督+管理”大格局,提升监督质效。
文/邵丹红
本版图片由市财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