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国资委

改革创新激活力 国资国企勇争先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据财务快报统计,截至6月底,全市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1.6万亿元关口,达16018.75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中市级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3936.43亿元,同比增长23.75%,总量位居全省前4行列;今年1至6月,全市和市级国资监管企业分别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09.27亿元、18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7%、5.32%。

  这是一幅千帆竞渡的奋进图:

  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南太湖光电半导体产业基地开工建设、湖州学院新建工程所有单体进入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市属三大集团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六个新湖州”建设,实施重点项目超100个,计划完成对外投资超350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对外投资194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这是一场由表及里的大改革:

  市属三大集团坚持“一企一策”,强化以“混”促“改”,坚持合资新设、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着力加快混改进度,提升混改工作质效,累计混改企业总数增至119家,持续放大和扩展国有资本功能。加快上市攻坚,建立上市服务专家团队,推动10余家培育企业围绕不同板块上市标准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做强规模实力,加快上市进程。

  ……

  一组组数据,记录了全市国资国企足履实地的发展历程,彰显了“稳定器”“压舱石”的责任担当。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全市国资国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部署,深入践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紧扣“承担好责任、发挥好功能、发展好企业”要求,在落实重大任务和服务大局中勇挑重担,在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中攻坚克难,努力为全局大局多做贡献。

  践行使命服务发展大局

  坚持“项目为王”,国资国企以“拼”的姿态奋力奔跑:

  南太湖CBD项目除主地标外,其余39幢单体楼宇已完成结构结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湖杭高速施工建设紧张有序,主线路基工程和桥梁工程已完成98%,主线重大节点工程全面合龙完工;

  西塞科学谷加大产学研合作,新引进聚能创芯新型氮化镓器件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累计签约11个、入驻5个;

  ……

  全市国资国企勇当基建投资运营排头兵和民生保障主力军,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个“一号工程”和“六个新湖州”建设等重大战略,主动做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经济行稳致远、社会长治久安提供战略支撑。

  作为重要市场主体之一,国资国企坚持突出主业加快发展,推进国有资本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国资产业体系,加大债务融资、金融业务、对外投资等监管和风险排查化解,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

  市城市集团锚定数字化战略目标,重塑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并积极拥抱产业转型浪潮,全新谋划文旅发展布局,创新探索开拓多条赛道。市交通集团加快无矿山机组项目、菱湖基地产业园建设,打造交通绿色建材产业链。市产业集团完成基金投资项目24个,新设产业基金4只,成功招引半导体及光电等新兴产业项目10个,签约总额68亿元。

  扬优势、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湖州经济发展版图上,国资国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持续“上新”,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更为加快构建湖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建设“跑起来”,经济发展“加速度”,民生改善“有温度”。

  国资国企勇担惠民便民社会责任,推动17项供水全业务上线“浙里办”,燃气缴费服务上线南太湖号,推出5条“响应式停靠”公交试点线路和4条绿色公交旅游专线,提升供水、供气和公交出行等公共服务配套水平。

  改革创新厚植发展优势

  今年3月,湖州智驱科技收购上市公司浙江方正电机,成为我市第二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湖州资本市场的“国企军团”逐步扩容壮大。

  上市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市印发《湖州市推进国有企业上市工作方案》,建立国企上市服务专家库,确定上市培育企业,形成拟上市企业后备梯队,并“一企一策”制定上市培育方案。

  同时,加速资本市场“国企板块”崛起,印发《关于推动湖州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国有上市公司全面深化改革。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市国资委坚持把改革作为国企发展第一动力,加快改革思路谋划,促进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加大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整合重组市文旅集团,与省自然资源集团合作成立市自然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浙江南太湖城市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板块清晰、主业突出、产业领先的集团公司。

  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市属国企混改年度方案,做到“混”“改”结合。市属三大集团混改企业总数增至119家。修改完善市属企业混改操作指引,规范混改方式和操作流程,推动混改工作走深走实。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市国资委与市科技局建立科技会商机制,签订《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合作备忘录》,聘请科技顾问,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首创、首次……国资国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折射了湖州国企的科技硬实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监管质效激发内生动力

  打造“智慧国资”,全市国资国企系统项目投资、产权信息、财务状况、人力资源和风险综合预警等相关数据一目了然,实现了全方面多维度数字化监管;

  持续抓好市属国企大额资金监控预警系统建设,与省国资委和市属三大集团实现网络通数据通,实现对国有企业大额资金收支、使用分布、合规性等情况的动态监控预警;

  ……

  随着新型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市国资委以国资国企数字化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落实“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有关要求,力争国资监管效能再提升。

  完善的国资监管体系,激发国企发展的内生动力。市国资委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按照管资本为主要求,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改进方式方法。狠抓产权交易、资金信用、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推动企业排查整治问题、防范化解风险。完善薪酬考核机制,落实分类考核,以考核指挥棒引导市属企业高效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监管提质效,党建强引领。坚持党对国资国企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点亮特色活动,以“小品牌”凝聚“大人心”。深化国企党建“六大样本”建设和“湖城26℃·国企温暖”党建品牌建设提质扩面。日前,湖杭公司党支部“以‘数智党建+廉效管理’创新模式助推重点工程建设”等5个案例获评最佳创新案例,湖州市产权公司党支部“创新红色青春‘站队室’激活青年队伍战斗力”等5个案例获评优秀创新案例。

  建立长效机制,用“小制度”锻造“好队伍”。规范市属国企员工招聘程序,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招引人才,全方位培养人才,今年以来,共引进大学生及以上学历人才332名,其中硕士89名、博士14名。开设国资大讲堂4期,举办市场运营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着力提高国资国企人才队伍专业能力,让干事创业更有底气。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全市国资国企将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州产权:构建区域性综合交易数字化生态圈

  年初,一场特殊的线上交易吸引了众多目光:

  德清县自然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的366吨湿地碳汇,在湖州市联合产权交易有限公司下设的湖州绿色交易中心挂牌,由吴兴农商银行以57.38元/吨购入,主要用于零碳网点建设。

  这是全市首宗实现数字化线上交易的碳普惠自愿减排项目,更获评2023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湖州产权实干争先、主动作为,紧紧围绕构建“立足湖州、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综合交易数字化生态圈,扎实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底,公司业务成交总额累计68.8亿元。

  如何助力国有资产盘活及保值增值?该公司积极推进宣传走访,优化服务能力,提升进场效益。一方面,“线下+线上”提升服务。强化县域线下服务机构管理,完善优胜劣汰的综合考评机制;加强资产项目现场服务,推出资产实地勘察、“面对面”报名指导等现场服务;上线官网统一服务热线,优化服务内部工单流程。

  另一方面,“增值+拓源”提升效益。发挥“浙交汇”平台数字化优势,盘活国有资产,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截至6月底,国资交易项目溢价总额共计6664.81万元、综合溢价率28.49%。

  在这里,交易项目量质齐升,一个个盘活沉睡资产的故事不断上演:安吉县矿产资源类项目进场量提升,截至5月底,挂牌总额达5024.29万元,较去年全年增加3125.52万元;“浙交汇”首宗农产品项目——长兴金峰茶厂新茶项目顺利成交,有效打通了助力农户、服务乡村、支持农业的数字化绿色通道……

  同样阳光透明的,还有国企采购。

  围绕市域国企采购全流程数字化目标,湖州产权建立全市统一的国企采购综合服务平台,不仅为企业实施阳光采购提供了全链条的功能与服务,而且通过线上无接触的便捷交易,能更好地实现采购全程“零跑动”。

  截至3月底,吴兴区、南浔区区属国企采购业务进入湖州市绿色采购服务平台开展,实现了国企采购业务“全市区级全覆盖”。同时,加快成立县域分中心,德清分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营,安吉、长兴分中心建设紧锣密鼓筹备中。

  截至6月底,国企采购挂牌项目共计1668宗,挂牌总额27.44亿元,成交项目1566宗,成交总额16.12亿元,成交项目节资总额共计1.25亿元,综合节资率7.67%。

  文/李华

  本版图片由市国资委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实干争先 奋斗有我
改革创新激活力 国资国企勇争先